“你,你,你这样搞其他保险公司……”
李泽沧直接很不礼貌的打断了这位校委的质问,直接反问道:
“你到底是北大的校委,还是其他保险公司的领导,你到底是站在北大的角度、人民的角度,还是少部分既得利益获得者的保险公司的角度。”
“我考虑他们干什么,他们又不给我钱、不给我发工资,我考虑的是良心、是北大、是人民,是收到苦难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民。”
“现在我不站在悲天悯人的角度,不站在圣人的立场,就站在北大的角度、北大的立场:
各位领导、各位校委,你们思考一下,当我们北大成立的这样一家保险公司。
虽然他可能赚不到太多的钱,但当他的业务覆盖全国,当他的员工遍及各地,当他可以保护数以亿计的人民。
无论是疾病、财产、车辆等等,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北大会得到什么、会获得什么。”
“还是那句话,有时候金钱很重要,有时候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北大要么不赚钱,要赚钱的话就不要赚这些依靠行政命令垄断、依靠文字游戏欺骗的钱,就要赚别人赚不到的钱。
比如我们攻克了某种疾病,发明了某种特效药,研发了某种技术……
能走出去赚老外钱的公司、企业政府要大力扶持、支持。
一切为了人民的企业政府要扶持、支持。
那些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效率的企业公司,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道理,可是这些诸如保险公司的企业,我不知道他们的价值在哪儿?”
每次谈到保险,小李同学总是义愤填膺、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怒气,他是真心瞧不上国内的这些保险公司,这些披着羊皮伪装和善的吃人的狼,吃的甚至还都是底层百姓的血汗钱。
这时候老许说话了,打断了两人的争锋相对,以及李泽沧针对保险公司的滔滔不绝,微笑着问道:
“能再给我们讲讲如果你成为校委,甚至说如果你是北大的校长,会做出那些具体的改变。”
“有句老话,也不知道对错,叫做攘外必先安内,我认知有限,但我认为至少在现在的北大,这是很贴切的一句话。
我们必须众志成城、合力一处,不要老是想着你锅里的、我碗里的,先想着把北大这个大蛋糕做大,大河有水小河淌。”
“具体计划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近期计划,一个是远期规划。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块我没有精心准备,不过也有过思考,只能泛泛而谈:
先是要加强理工科的建设,增加理工科相关学院的资源倾斜,招生的时候进一步拉大理工科和文科的比例,哪怕因为定位的问题做不到全部理工科的清华,也最好能达到7比3甚至是8比2。
甚至对于一些所谓的特长生,不管是体育特长生、还是文艺特长生,都不需要招收。
还有一些落后地区的留学生、交换生,我们是北大,我们拥有着更高的使命,这些不需要我们做,也不应该浪费我们的资源。
学校成立基金会,仿照美国大学的学校基金会模式,参与到在校的研究生、博士生甚至是教授老师的创业计划。
遇到可以转化成产业的技术,直接参与投资。”
“让学校有钱,然后钱用来作为研发投入,继续滚动,形成人才培养、尖端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同时人才的培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贴近市场、面向企业,让他们毕业之后就很快的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第二方面是对那些天才学生的发现,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空间,让其有机会在科研方面展示天赋,无论是高科技专利、诺贝尔奖;
第三,学校现在应该贴近市场前沿,主动开设人工智能、芯片、动力电池、储能等相关专业、培养相关前沿人才。
甚至博导带的博士生、研究生可以直接成为一个小团队,配合研发一个方向,以研发带学习,大项目可以相互配合。
更是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同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让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教授团队始终接触第一线的科研难题,贴近现实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