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章(2 / 2)

🎁美女直播

咱刚刚说的RCS都是飞机正面对着雷达,而且对的是短波火控雷达。

雷达反射截面RCS和雷达波长的关系大致如下:

无论大小目标,对3厘米的雷达波隐身效果最好,小目标对1米多的雷达波隐身效果最差,至少能差出2个数量级。

对米波来说,F22的雷达反射截面会从0。01平米增加到了1平米,于是折扣也就剩三分之二了。

也就是说,米波雷达若在300公里处能发现F16,那么200公里处就能发现F22。

这岂不是说,

隐身飞机要完犊子了?

不是所有米波雷达都叫反隐身雷达

米波雷达不是新鲜玩意儿,早期的老古董都是米波雷达,

因为定位精度不高,一度是落后的象征,处在淘汰边缘。

美帝既然敢率先玩隐身飞机,自然是对米波反隐身的可行性心里有数。

雷达这家伙是一件很随缘的武器,探测范围之外的目标,不见得一定发现不了,探测范围之内的目标,两眼一抹黑也是常有的。

米波雷达更是缘分中的缘分,如果目标处在探测距离边缘且地形复杂,那这缘分怕是八辈子才能修来。

这么科学的装备,为啥会这么不科学?

很多人以为,只要目标能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个反射信号被天线收到,事情就妥了,整个过程科学得很。

而实际上,这个反射信号夹杂着大量噪音和干扰,

从噪音里挑信号是一件充满主观性的工作,

早期雷达兵甚至是用肉眼从一堆雪花里找信号,

后来把这方法教给了计算机,最终发展成了雷达算法。

举个例子,雷达为了降低虚警率,会把小鸟那么大的信号都屏蔽掉,

如果隐身飞机的反射信号只有小鸟这么大,自然就被过滤掉了。

不过这事好解决,通过算法,再把把速度超过200公里每小时的小鸟单独找出来就行。

但对米波雷达来说,因为波束太宽,导致角分辨率太差,定位都不准,别说测速了。

波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扇形雷达波(实际上并不准确),

假设米波雷达发射的扇形是20度,那就只能20度20度地扫描空域,

即便接收到反射信号也只能说明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