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爆发时的风景(2 / 2)

灵魂的城堡 残雪 3529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的确,造物主的安排是多么奇妙啊。人无法摆脱理性,但人可以战胜它,超越它,尤其是在理性无能为力的“犯困”的夜半时分,在人的体力的极限之时。那个时候人的爆发是最高的爆发,人不断摆脱地心的引力,在空中作自由的飞翔,谁也没有办法阻止这种荒谬的飞翔,这种云端里的炫耀。魔鬼附体的K的惊人之举将精神的探险推到了悬崖边上,从未有过的风景呈现于我们眼前。然而为什么这一切又有点令人伤心呢?令人伤心的是生命本身的缺陷。无论K进行什么样的飞翔,也不能最后摆脱地心的引力;无论怎样挣扎,K的处境的本质还是照旧;无论怎样冲撞,城堡的大门仍然对K紧闭。令人伤心的事还有:在清醒的理性控制下的人永远不能自由发挥,人只有进入那种半睡半醒的痴迷状态,才有可能开始那致命的飞翔;所以当人刻意去体验时,所体验到的只能是苦难,是沉沦。所有的关于自由的体验都是陈旧的回忆,人在当时是不知道,至少是不完全自觉的,这是艺术家永恒的悲哀。K是胜利了吗?K是胜利了。他闯入了禁地,同城堡方面的使者接上了头。同时他又彻底失败了。他错过了同弗丽达在一起继续生活、并通过她与城堡加强联系的机会;他从目前这种模糊的地位继续往下落,成为了令人厌恶的孤家寡人。这一次的历险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获,城堡的拒绝更冷酷、更决绝了。临时家庭已不复存在,他只能到女佣人的地下室里去暂时栖身,而且还不能被人发现。这就是奋斗者的下场。不过谁又能肯定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在莫测的命运面前,K早就学会不急于下结论了,一切都要走着瞧。

接纳K的年轻女佣人佩碧,以自身比K更为不幸的经历,道出了发生在K身上的事情的真相,那就是想登天的人们的双脚永远是陷在泥淖之中的。她和K同病相怜,这并不妨碍她那明智的乐观,她是一只敏捷的猫,可以在一片黑暗里看见她要看见的东西。她用极具诱惑力的声音不断地怂恿走投无路的K:“走吧,哎,走呵,到我们那里去吧!”[10]

K自己同刚进城堡时相比,是更绝望了还是同原来一样呢?他从他的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是否使他具有了城堡臣民似的世故呢?我们当然已经看出来了,他还是原来那个K,他怎么也学不会城堡臣民的世故;自愿受难不符合他的本性,他太爱享受生活了,这从他和弗丽达的爱情,从他去雪橇里偷酒喝,从他对女人的低级趣味已充分反映出来。但是他毕竟还是有了某些变化,请看他是多么快地忘记了自身遭受的挫折,多么随机应变地立刻又对女人产生了新的兴趣!胖胖的、长着卷发的佩碧和另外一位衣着特殊的老板娘都对他有吸引力,何况她们身上还洋溢着城堡之谜呢。为什么要沮丧?完全没有道理,应该说人生苦短才对!当然这样想的时候人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希望,而应该总是想一想佩碧的话:

“我们这儿冬天很长,老长老长的,而且很单调很无聊。但我们呆在下面从不叫苦,那儿很安全,冬天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再说春天、夏天总是要来的,而且它们也许不会很快就过去的;可是在我们的记忆里,现在回想一下,春天和夏天好像非常短,好像两个季节加起来也不过两天多一点似的,而且,就是这两三天时间,甚至就连最晴朗的一天也包括在内,有时也还是会下起雪来呢。”[11]

这正是每一个奋斗者内心的感受,这也是K在城堡村庄的经历的最好总结。没有满足,只有渴望,这是艺术家必经的历程。

艺术家的历程由一连串的爆发组成。爆发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由强力的压抑作为导火线,细细一想,那压抑不就是根据他自身做出的、城堡的设定吗?诗人注定了要在压抑中求生,求生的方式就是一次次爆发。那城堡山上的阴云,永远遏制不了人的冲动,因为那只是一种虚张声势,城堡的本意同K从来就是一致的。是K自身的欲望要如此曲折地显现,才有了城堡,有了它那种复杂的设计。这是人类的缺陷,人应该为此伤心,也应该为此惊叹:那不曾显露的精神大厦是多么的透明而灵动啊!它像出自非人之手,却又明明以尘世的砖块垒成;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洗礼,就是诗人所经历的内在火山的爆发。

1998年4月23日,英才园

注释:

[1]《城堡》(《卡夫卡全集·第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P23

[2]同上,P547

[3]同上,P26

[4]同上,P106

[5]同上,P114

[6]同上,P129

[7]同上,P133

[8]同上,P256

[9]同上,P300

[10]同上,P345

[11]同上,P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