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2 / 2)

县委大院之仕途 五缕烟火 1632 字 5个月前

不要说住在里头的人了,就是在外面看着都让人心惊肉跳。

巷子里头,一棵足有上百年树龄的大樟树下,几个老人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蒲扇,不停的扇着风,眼睛好奇的望着徐远舟他们一行。

“支一巷到了。”带路的苏晴说,他用手指指东宜苍右侧的一条支巷。

这条支巷更窄,如果是巷子里两个人碰面,必须得侧身才勉强能通过。巷子里的鹅卵石路面上,由于长久见不到阳光,长满了青苔。

徐远舟一行只能排成一排,往支一巷里头走。

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从支一巷里蹒跚着往外走,徐远舟忙从口袋里抽出支烟,递给老人,并掏出火机帮他点着,然后和颜悦色的问:“老人家,请问李荷家住哪?”

“你说什么?!”老人可能耳朵不太好,大声的问。

没办法,徐远舟只好贴近老人家的耳边,加大声音问:“老人家!李荷家住哪?!”

这下老人家听清了。

“李荷家呀!后头顺手第四家就是!”说完,大口的吸了口烟,颤颤巍巍的继续往外走,徐远舟忙侧过身,好让他通过。。。。。。

第235章打草搂兔子

走到李荷家门口,徐远舟才发现,刚才问那老人家纯属多余。

李荷家的特征太明显了!

靠巷子的这面墙已经倒塌,用红白绿相间的编织尼龙袋围着,屋顶塌了半边,没塌的那边也摇摇欲坠,塌掉了的上方,用塑料布挂在上方挡着,风一吹,塑料布哗啦哗啦直响。

联想到房屋倒塌砸伤了他的两个孙子,不用说,这里肯定是李荷的家了。

“大婶,在家吗?”

徐远舟一行从尼龙袋的空隙中走进李荷家,他边走边大声的问。

李荷一家四口正在吃饭,听到有人叫,觉得声音有点耳熟,忙放下饭碗站起身来往外走,一看,竟然是县委徐书记!

慌忙对着正在吃饭的儿子余小军、媳妇孔乔喊:“快别吃了。。。。。。。快别吃了!徐书记来了!徐书记来了!”

余小军和孔乔一听徐书记来了,急忙放下碗筷就往外走!

李荷看着徐远舟,手足无措的说:“徐书记,您怎么来啦。”

余小军、孔乔赶紧搬出几张塑料凳,请大家坐下。

“我来看看孩子”。徐远舟边说,边让大家在塑料凳子上坐下。吕劲松、田锋赶紧把果篮递给孔乔和余小军。

孔乔红着脸,感激的说:“徐书记,上次住院的钱我们还没还给您呢,您这又破费,真是……”

“收下吧,这是给孩子的。”徐远舟对孔乔说,他又指着白远,向李荷一家介绍:“这是县政府新来的白县长,正好也一起来看看孩子。”

白远冲李荷一家笑了笑,说:“大家好。”

“白县长好。”李荷、孔乔、余小军忙不迭的说。

趁着徐远舟和孔乔、余小军说话的空隙,白远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李荷家。

李荷家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家里唯二的现代化用品,就是一台吱吱呀呀作响的落地扇,和一台拖着大尾巴的老掉牙的显像管电视机。

“孩子怎么样?”徐远舟关心的问。

“在床上躺着呢,现在好多了,吵着要下来玩。”李荷回答。

正午的阳光正热,挂在上面的塑料布勉强遮住了阳光,却挡不住热量,那台吱吱呀呀作响的老电风扇吹出的风都是热的,徐远舟他们坐了一会都已经大汗淋漓,可以想象,李荷一家住在这里,该是何等的煎熬。

“孩子天性爱动,正常。”徐远舟随口说道。

看见余小军,孔乔站着,便说:“别站着了,坐下聊。”

孔乔尴尬的满脸通红,不好意思的对徐远舟说道:“家里。。。。。。。没凳子了。”

徐远舟一愣,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荷用脚踢了踢边上的老伴,老伴忙站起身对徐远舟说:“徐书记,您坐会,我去邻居家拿两张凳子。”

徐远舟冲他笑笑,点点头,然后对李荷说:“大婶,这房子住着太不安全了,你得换个地方呀,万一那半边再倒下来,那就更危险了。”

说到这破房子,李荷心情沉重:“徐书记,谁说不是呢?谁想住在这里,天天担惊受怕呀!可外面租房子住得花钱呀,我也问过了,就是一个一室一厅的,那也得300多,然后压一个季度的押金,半年一付,那就得要两、三千块钱,我们现在不要说3000块钱,就是拿出300块钱来都难。”

确实。

现实就这样,没有钱,什么事都免谈。

但,

这样显然不行。

真要出事,肯定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