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村位于云山深处,四周山峰林立,群山环抱,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是当年的苏区根据地,一些建筑物上依然依稀可见当年红军时期的标语。
半山村人口最多的时候,曾经过千,这些年,村民们逐渐走出大山,或打工,或经商,现在留在村里的已不足半数,大多都是妇女,老人和儿童,用云山当地的话形容说,留下来的都是“603861部队”。
临近年关,小山村里也渐渐的有了烟火气,在外面打工的,经商的都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半山村,村头还停了几辆小车,据说是有家在外地打工的女孩回来了,这些是来相亲的。
徐远舟之所以选择这里调研,是因为半山村还是云湖县出了名的光棍村。
半山村村里有几十个光棍。基本上平均四家就有一个光棍。
光棍多,无非就是一个字:穷!
有人把半山村沦为光棍村,归结为在大山里,现在的女孩都很现实,都向往大城市,谁还会往山里跑?
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只要你有钱,哪怕再住在山里都有人愿意跟着你。
徐远舟曾经问过问村里一些所谓“光棍们”,你们为什么不结婚呢?
其中一个人的答案说出来,让人唏嘘不已。他说:“谁不想结婚呢?彩礼那么高,娶个媳妇光彩礼就要差不多20万,我砸锅卖铁也拿不出那么多呀,就只能打光棍了。”
沈义安不解的问:“半山村这么穷,彩礼还要这么高?”
他苦笑了一下说:“人家女孩子哪管你穷不穷啊,你出不起这个彩礼,有人出的起,而且彩礼还年年水涨船高,今年是188000,明年估计最少要198000,结婚越来越难喽。”
光棍叹了口气,拢了拢身上脏兮兮的羽绒服,摇头晃脑的走了。。。。。。。。
第337章高彩礼的根源
望着渐渐消失在视线里的光棍,徐远舟转过头来问沈义安:“沈局长,你觉得这农村的高彩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只有找到了高彩礼的根源,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高彩礼的根源就是重男轻女!”沈义安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张口就让徐远舟吃了一惊。
作为县民政局局长,对于农村越演越烈的高彩礼,他也是极为关注的,而且深入的研究过。
重男轻女还会推高彩礼?
徐远舟听着也有点新鲜。
他饶有兴致的望了一眼沈义安,抿唇问:“这话怎么讲?”
“徐书记,您想一想,农村的女孩为什么敢要这么高的彩礼?就像刚刚那个男的说的那样,今年是18。8万,明年要涨到19。8万,这一年就涨了1万,她们就不怕鸡飞蛋打,嫁不出去?”沈义安反问道。
徐远舟想想也是,这彩礼的价格年年上涨,还真的就没有女孩愁嫁不出去。
她们的底气又来自何处?
鬼使神差,徐远舟和沈义安、赵磊在村支书丁庆安、村主任周景康的陪同下,正巧走过今天相亲的这户女孩家。
这相亲的场面,还真的打破了徐远舟的认知,纵然是见多识广的他,也觉得大开眼界!
徐远舟一直以为,相亲嘛,自然是一对一的,两个人见面认识一下,聊一聊,然后就随缘。
但半山村的这户女孩可不是这样。
女孩家的房子是三间大平房,门前的空地上摆了两张桌子,另外还摆了十几张塑料凳子,20多个男孩,有的在桌子上坐着,有的在塑料凳子上坐着,还有的百无聊赖的站着,每个人有事没事的都在刷手机玩。
听到房子里面叫名字了,就进去和女孩聊上10分钟不到,就出来了,此情此景,不像是相亲,倒像极了单位的面试。
看着感觉挺滑稽,有点像以前皇帝选妃子,只不过不是男选女,现在正好反过来了,成人女选男。
徐远舟忍不住问村支书丁庆安:“村里的女孩都这么紧俏吗?这女孩是不是长的特别漂亮?”
丁庆安笑了笑说:“徐书记,这女孩只能说长的中等,还过得去,特别漂亮肯定谈不上。她是回来的比较早的,听他爸妈说相亲的人都排到年后了,每天都有二三十个,村里还有那些没回来的女孩,情况和她也差不多,有的都一直排到了正月初八,反正每天一二十个至少都有的。”
徐远舟的惊讶程度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
以一天20个算,春节期间十几天,一个女孩相亲对象就有200到300人,难怪女孩家里有底气啊,这200到300个人,你出不起188000的彩礼,自然有人出得起,反正不差你一个。
徐远舟好像知道彩礼为什么这么高了,而且每年都还要往上涨。
村支书周景康见到徐书记那惊讶的表情,见怪不怪的说:“徐书记,这户人家的女孩是头婚,这样子太正常了,去年我们村里的齐洁,刚离婚才三天,说亲的就排起了队,齐洁提出的条件是男孩必须是头婚,彩礼不能低于99000,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就见面谈,满足不了的直接洗洗睡去吧。”
“那后来谈成了吗?”徐远舟好奇的问。
“没出一个礼拜就有人谈妥了,今年孩子都生了,双胞胎,还是龙凤胎呢,把那些相亲时没被齐洁看上的,羡慕的要死。”周景康回答说。
徐远舟有点哭笑不得。
难怪彩礼越来越高啊,这男多女少,彩礼不高才怪呢。
沈义安对徐远舟补充说道:“徐书记,您这下知道我为什么说是重男轻女造成的吧?我看过一组数字,还是在2005年的时候,男女比例达到118。6:100,也就是说,这就有19个男人里会被天然的光棍,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