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该踩刹车了。
于是,齐和平刚一汇报完,徐远舟马上接过话说:“同志们,我们江州市的经济总量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全省第一,按照今年的发展速度,可能勉强可以过万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全省第一和经济过万亿,是在集全省之力发展而来的,即便如此,我们的发展速度也已经落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GDP占全省的比重逐企下降,放在全国来看,今年我们江州市在全国计划单列市里面的排名又下降了一位,所以同志们形势十分严峻呐!
经济发展不足,我看主要问题就是出现在以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上,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投资过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不均衡,尤其是第三产业,和我市的经济规模极不成比例,找到问题方能对症下药,今天是个务虚会,大家畅所欲言,不要唱赞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我知道你们不少人都准备了发言稿,我可不想听你们那些官话、套话,我要的是实话,实实在在的找出我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来,而且我也希望你们以后发言都不要准备稿子!”
不少人听了徐远舟的最后这句话,悄悄的把自己手里精心准备的的发言稿揉作一团,丢到边上的废纸篓里去了。
看来以后自己得练一练即兴发言了。
徐远舟并没有说齐和平,但齐和平还是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像被人掴了一巴掌。
市委副书记陈申东虽然没有经济管理经验,但口才还是有的,作为市委副书记,和书记站在一条战线上是必须的,徐远舟的威名他又不是没有听说过,和他作对的,现在都在里面踩缝纫机呢,如何发展经济虽然不懂,站对队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书记的话里已经明显的感觉出要发展第三产业了。。。。。。。。
他轻咳了一声,然后说:“书记高瞻远瞩,已经指出了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同意书记调整布局的想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市委副书记在常委里排名第三,市委书记、市长都已经发过言了,现在他这个市委副书记发言,大家也不觉得意外。
说到发展经济,常务副市长当然必须说说自己的看法,大家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常务副市长苏永明。
苏永明开始也是准备了发言稿的,而且让秘书查资料,自己又好好润色了一番,足足花了半天的时间,洋洋洒洒的写了有5000多字,也是刚刚听徐远舟那么一说,悄悄的把花了半天,心血的讲话稿给丢到废纸楼里去了。
第685章解放思想
现在没有了发言稿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对于我市经济放缓,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要客观的看。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发展中的瓶颈,而我们江州市正好就是到了这个发展瓶颈期。船大了不好掉头。我们江州市现在GDP已经到了万亿规模,现在想转型,谈何容易?尤其是发展第三产业,我们江州先天不足啊,旅游,餐饮,教育,娱乐、交通、物流一等各方面没有一样拿得出手,书记,我的汇报完了。”
这半个月,徐远舟一直在下面调研,跑遍了13个区,对各行各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徐远舟始终坚信一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经过调查,他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江州市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只不过他希望这些问题也能够被这些常委副市长和区委书记们发现。
现在看来有点想多了。
江州的官员们还有着以前那种体制下发展经济的思维,思想僵化,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即使下去考察视察,那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听取一下下面人的已经写好的报告,保守有余,开拓开放的心态不足,这也是这些年来江州市经济一直不能有大的发展的原因。
刚刚苏永明的发言,恐怕就代表了在座的90%以上市委委员们的想法。
所以别看江州市提出了“锐意改革、发展经济,永立潮头、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样激荡人心的口号,但口号永远是口号,就像小和尚念经,用口不用心!喊过之后,一切依旧。
徐远舟见苏永明发言过后,有不少人纷纷点头,看来和自己刚刚想的一样,苏有朋的观点代表了不少人内心的想法。
负能量也是可以传染的,既然苏永明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徐远舟觉得有必要就苏永明的发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他轻咳了一下,会场上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他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环视了一下大家,这才有条不紊的说道:
“永明同志的发言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他认为,我们江州市现在的GDP已经马上可以过万亿了,船大了不好掉头,猛一看,我们GDP都已经过万亿了,体量确实不小,想转型不容易。但他也客观承认了船小好掉头的道理。可是在我看来,我们江州市并不是艘大船,而是艘小船!为什么说我们江州市是艘小船?第二产业高。那是因为有国企在这里,可是我们江州市的民营经济并不活跃。通过这些天的调查,我掌握了一个数据,虽然我们上半年工业有3000多亿的GDP。但那主要是几大国有企业创造的,我们的私营企业创造的第二产业GDP,只有区区可怜的200多亿元。所以,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大有可为!
再说第一产业。江州市虽然没有了县,但耕地面积为121730。07公顷,约197。58万亩,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但我们江州市委、市政府仍然硬性的发文规定,要求农民种植粮食作物,这不和我们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驰吗?
就像我要吃米饭,你偏偏要给我窝窝头,有了这些条条框框,农民哪里还有积极性?第一产业怎么能够蓬勃发展?”
说到这里,徐远舟特意停顿了一下,看看大家的反应,果然,委员们都在悄声议论,不少人纷纷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在赞同他说法的同时,委员们都不得不佩服徐远舟的记忆力。
没有稿子,数据了然于胸,而且一下子能够说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徐远舟双手往下,示意大家停止议论。
会议室里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徐远舟继续不疾不徐的说道:
“我再说一下我们江州市的第三产业。我们江州市有850多万人口,而且仍然在以每年20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如果我们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很有可能在2到3年之内,达到10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
刚刚永明同志说了,我们的第三产业没一个拿得出手的,可是我们市里对于第三产业又有过扶持和支持吗?据我所知,没有!完全是自生自灭。市里的大量扶持资金投入到的是那些投入高产出低的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可以说忽略不计。
我先说说旅游业。大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谁知道的背出来听听?”
说完看了看大家。
市委秘书长冯泽自告奋勇:“书记,我知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这首吧?”
徐远舟微笑着点点头说:“对,就是这首。我也是在这次在下面走访的时候才知道,这首诗说的好像是我们江州!我觉得仅凭这一首诗都可以打造出我们江州市的一个知名景点。我还发现我们江州市近郊的春崖山,不少文人骚客都曾经到访,文化底蕴深厚,可我们并没有挖掘,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还有我们穿城而过的春江,也是我们打造一江两岸江景和水上旅游的绝佳场景啊!”
参会的都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