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儿,你这些大厨都是哪里找的?怎么比咱宫里的御厨炒的饭菜还要香呢?!”
刘秀解释道,
“陛下这些都是寻常在家中做饭的主妇,哪算得上是什么大厨?”
“这咋可能?”朱元璋闻言大惊,“那咱这御厨是一文不值了?!”
刘兽说道,
“陛下,这还是做法的原因,食堂里的饭菜炒的都是大锅菜,大锅菜自然就香得很。
而陛下皇宫里的都是一道一道的小菜,就算出师的技艺再高,味道肯定也没有大锅菜这么足。”
“还有这说法呢?那等咱回去之后,也让宫里的御厨试试炒大锅菜!”
接着,朱元璋左右环顾整个食堂,忍不住叹道,
“每天都能吃上这么好的东西,难怪你刘家的工人干活这么卖力。
对了,咱记得你还说过在你们家做工的人是食宿全免吧?”
刘秀点了点头。
朱元璋又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刘家的待遇实在太好了。
忽然,朱元璋想到了什么,
“咱确实看到了,你给他们安排的工作的好处,但是咱还是有一个疑问。”
“陛下请讲。”
“这群人确实是解决了生计问题,但是他们要是不种地,国家的税收又该从哪里来?
若是国家没有税收,又该如何赈济其他地方的流民呢?
毕竟并不是大明的,每个地方都如同安庆府这么幸运,都有一个刘家工厂在那里。”
刘秀一闪,觉得现在还不是说出改革税制的好时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怎么解决朱元璋当下的疑问?
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解决流民问题。
刘秀面露沉思,思考了一会儿,而朱元璋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刘秀,
他忽然发现有了刘秀之后,自己反而不愿意那么动脑袋了,
反正最后自己想的法子到底都不如刘秀那般天马行空,索性就直接等刘秀说出最终的答案就好了。
只见刘秀将两个被吃的干净的餐盘扯了过来,将其中一个餐盘放在最顶上,又在餐盘下面一左一右,分别放置了两根筷子,
开口说道,
“陛下,这是大明的百姓。”
朱元璋不由自主的身子前倾,开始用心的倾听起来。
“这一左一右的筷子代表着大明百姓所要负担的赋税和徭役。
赋税是交钱,徭役是出力。”
紧接着,刘秀又在左边的筷子下摆放了一个餐盘,继续说道,
“这个餐盘代表着大明官府,百姓赋税交的钱,最后还是要流入大明官府之中统一调度。”
刘秀将剩下的两根筷子横着并排放在一起,放在了第二个餐盘下面,说道,
“大明官府的钱大部分都要用来镇灾救济灾民,这一副筷子便是代表着灾民。”
第306章以工代赈和回京
“大明百姓把税收交给官府,再有官府统一调度,根据各地的受灾情况,分发给灾民,
先不提各级的官僚会贪腐多少,这批救灾工资最后能到灾民手底下多少,
陛下,您不觉得这一整个流程太过繁琐些了吗?
对于交税的百姓也很是不公平,他们既要承担纳税又要承担摇役,这又是必要的吗?”
朱元璋被问得一愣,开口道,
“这有什么问题?各朝各代不都是这么做的吗?咱也就是照搬过来罢了,
难不成还直接让百姓纳税的钱到刘敏的手上?没有官府从中调度,那会平添更多的麻烦,
况且徭役也是必须的,不然各种工程要从哪抽调出人来干?”
古代封建王朝的尧役组成极其复杂,不仅包括宫殿,皇陵的修建,
也包括地方上官府水利工程的建造,甚至有些朝代的摇役,
还包括在地方做一段时间义务兵,或者是上京和边塞当兵。
所以,正如朱元璋所说,徭役这一块动不得,不然的话,官府又会凭空多出更多的开支,
这些开支到底最后还是会摊到百姓身上。
只见刘秀低头不语,将代表着百姓的餐盘拿开,并且把放在左边的筷子也给拿开,
接着,将代表着流民的一副筷子转了过来,贴在了代表着徭役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