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2 / 2)

儒门至圣 山炮 1780 字 4个月前

后面都是屁话连连,各种吹捧大唐彩虹屁。

但关键词是——大秦,要还给大唐陇西三城!

大唐不费一兵一卒。

本来索要更多土地、城池的大秦,上将人屠陈兵百万,刀兵威胁的列强,却前倨后恭,乖乖还给了大唐所有土地。

这是一诗镇国的威力。

大唐还是那个大唐,但杜预作成【行路难】,大秦就马上态度大变,拱手割地、还城。

不光大秦,听到大唐诞生镇国诗,北汉丞相曹操叹息一声,马上从黄河渡口退兵,派使者来长安朝贺。

岌岌可危的大唐,转危为安。

蠢蠢欲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东齐、南楚,立即人畜无害,派使者入长安。

吴、越、蜀、宋,乃至蒙元···

只因大唐多一镇国诗,态度纷纷调整,或者祝贺,或者拉拢,或者暗送秋波。

国家利益,最为现实。

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镇国诗,镇国两字,可不是开玩笑。

杜预自然不知道诗成镇国的后果,但眼下最冲击力的时刻到了。

挟太山以超北海!

杜预径直裹挟着万仞巨浪,狠狠撞击在贯休身上!

贯休,犹如一颗被打飞的小苍蝇,一声不吭撞击在太行山上!

巨浪随后而来。

天崩地裂。

太行山摧折。

偌大山峰,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天地之间巨变。

天空中,日月无光,星辰倒移,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

横断大江的太行山,无了!

无数碎石四散迸飞。

但却被浩浩荡荡的巨浪吞噬。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

长江继续浩浩荡荡,奔腾咆哮,汹涌澎湃,冲过了折断的大山,无可阻挡,狂奔向海。

恶浪滔天,冲击堤坝。

好在田洪凤等人见势不妙,提前动手,已经将游人百姓向后转移。

哪怕滔天洪水,也没有造成伤亡。

大言不惭的诗僧贯休?

犹如一只苍蝇,被巨手猛拍一下,炮弹般离奇飞去。

早已不知道被冲到何处去了。

杜预淡淡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众人石化,呆滞。

光是这句话,就足以让众人咀嚼良久。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薛涛猛然吐出一口鲜血!

这话,简直不要骂的太狠。

作为文人,最害怕的是啥?

不是死亡,而是寂寂无名。

杜预这话,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偏偏贯休方才移山填江,以莫大才气神通,将太行山千里搬运而来,挡在了杜预面前,横断长江之上,妄言可改天换地、横断江河。

而杜预打脸简直不要来得太快。

嘲讽直接拉满。

什么你能横断江河?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在空中横飞的诗僧贯休、站在高处的诗妖薛涛,面若死灰,文宫中山崩地裂、宫殿摧折。

因他们知道,自己出名了。

随着杜预诗成镇国,随着他这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妖、诗僧都将名扬天下,臭名昭著。

他们将随着这首诗、这句词,永远被当做背景板,钉在嘲讽的耻辱柱上。

当人们津津乐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人们谈笑风生“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都会提起诗妖、诗僧···

但这种名声,是他们最不想要的呀。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林如海吓得一激灵,冷汗津津。

我的妈呀!

感情杜预才是怼人之神。

这话,如果放在我身上,我不就遗臭万年了吗?

多亏我见势不妙、早早收手,没有被他列入打击对象。

“学到了!”

田洪凤、王文昭等文人,眼睛放光。

以后朝廷之上,文官吵架,直接丢这句过去,对方不吐血三升?

什么唇枪舌战,什么骂人的话,统统弱爆了!

杀伤力都比不上这句啊。

院君都若有所思,赶快找了个小本,记录下来。

从这时起,长安城中文人见面,仇人相见,狭路相逢,张嘴就来···

“尔曹身与名俱灭···”

对面马上对骂:“不废江河万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