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长恨歌皇帝哭了(2 / 2)

儒门至圣 山炮 1802 字 4个月前

皇帝哈哈大笑。

这长恨歌,都是名场面。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的好,写的妙。”

皇帝越看越是津津有味。

侍女表情,渐渐震惊。

她大户人家出身,见惯了尔虞我诈,残酷无情。

在她看来,太后下诏,一尺白绫赐死小姐。小姐危在旦夕。

皇帝根本冷血无情。

他要是想救,早就救了。

至今纹丝不动,便是压根不想救人。

光凭这首诗,能让无情冷血的帝王,改变初衷?

难,难比登天。

谁知,皇帝看地越发入神,如痴如醉。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好一个三千宠爱在一身!”

皇帝回想起武媚娘三次承欢的旖旎场面,越想越觉得···

没错。

朕确实好多年都没有如此宠爱过一个女人。

记忆,被唤醒了!

后面,都是描写武媚娘如何被皇帝宠爱的事实。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但话锋一转,诗词开始凄凄惨惨戚戚起来。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皇帝拿着信笺的手,微微颤抖。

特别是那句“君王掩面救不得”,深深刺痛了皇帝那颗年轻、骄傲又敏感的心!

这里就能看出杜预心思缜密,文心周纳。

武媚娘越是不埋怨皇帝,越是替皇帝开脱,皇帝越是心中不是滋味。

这君王掩面救不得,说的是皇帝无能为力,而不是说皇帝不想救。

但年轻的皇帝,偏偏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无能为力”的激将法啊。

“可恶!该死!”

皇帝猛然一拍桌子,逼问侍女:“朕不是打入冷宫吗?为何谈及生死?”

侍女哭拜道:“皇上,太后已经下令,三尺白绫,赐死我家小姐!”

皇帝的心,一阵抽搐。

但他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太后,是他的母亲。

哪怕他身居九五至尊之位,太后手握大权,对他依旧有生杀予夺、废立之权。

他只能铁青脸,继续看下去。

但后面的内容,越发将“长恨歌”,写得缠绵悱恻、动人至深。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一句接一句,杜鹃啼血,声声断肠。

最妙的是,这诗词发自肺腑,因太后已经下诏赐死武媚娘。

武媚娘很快就要与皇帝天人永隔。

在得知这消息之后,武媚娘写出这等缠绵悱恻、情真意切、诗句,

哪怕铁石心肠的帝王,都哭得泪人一般。

“杜鹃啼血泪悲声,声怨霜寒梦乍惊!”

“这首诗哪里是诗,句句都是断肠声。这是要了朕的命啊。”

但高潮还在后面。

杜预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皇帝绷不住了!

泪崩。

潸然泪下,滚滚热泪。

一旁的高力士,看到皇帝如此悲痛,急忙上去道:“陛下,节哀啊。不要伤了身子。”

“朕连一个如此痴情的女子都护不住,还要这身子、这江山作甚?”

皇帝气冲牛斗,拍案而起!

高力士吓得瘫软在地。

皇帝拿着信笺,颤声读出最后一句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无绝期···”

“呜呜呜!”

皇帝哭了。

帝王泪,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