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怎么不是嫌弃他务实派的作风,又给他额外加了一个从六品的散阶,算是持平了状元的待遇。
榜眼的话刑部目前没有空缺,就被直接安排去了大理寺当评事,等到对方的品阶升一升,就可以拎回来到刑部担任郎中了。
探花寻旧例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继续去学习,观察一下对方的潜力。
至于第四名传胪,路无歧给了对方一个庶吉士的位置,琢磨着让他在编写各种诏书旨意的同时,给小侄女开个蒙。
怎么说也是笔试第一,文学素养还是很有保证的,辅助教导四岁孩子还是没有问题的。
-
忙活完科举的事情后,路无歧就进入到了一种薛定谔的忙碌状态。
路无歧知道最早明年最晚后年,大周国就会和外族的人联合起来侵扰边境。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挑选一些靠谱的将领,把北境内藏着的奸细找出来。
除此之外,充盈国库的任务也非常艰巨。之前打的那一仗让三方都元气大伤,要是再战的话,不是一触即分,就是死战到底了。
赚钱的法子路无歧有许多,但大部分都需要时间来慢慢推进和积累。最好是和去江南的钦差配合,那边不仅粮食多,赚钱的机会也多。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那一带最早也要从明年开春以后才可以动手,不然一切安排就乱了。
类似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的政策,暂时也不能动,毕竟会触碰到不少人的利益,需要把兵权先牢牢握在手里才可以。
想到兵权后,路无歧又忍不住想到了北境的大军。
驻守北境的大军原本是有五十万的,最前线大概有三十万。因为布防图泄露的关系,十万将士白白丢掉了性命。
后来从地方抽调出来的十万人,估计都是混杂着各种势力的士兵。
最底层的士兵忠诚度不用担心,他们效忠的肯定是路无歧这个皇帝。但中高层就不好说了,路无歧不敢确定在忠勇侯死掉后,他们就会效忠自己。
毕竟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是一点点培养出来的,愿意跟着忠勇侯干造反这种事情的将士,肯定是想要更进一步的。
路无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对于北境那边的情况,她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排。
在忠勇侯被刺客干掉后,路无歧就以大周国和外族可能会有异动为理由,调换了区域将领,塞进去了不少可以确定忠诚度的人。
另一边,忠勇侯的死也被牢牢扣在了大周国和外族身上。那两个使团,路无歧到现在还扣着没有放回去呢,要是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就会在大理寺过完这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