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晚了,迟则生变。
这是一场贾羽和陈宫在时间上的较量,赌的就是谁能更快的达成目的。
眼见曹操没有动手,刘备让后队变作前队,立刻朝着冀州方向而去。
张飞领着骑兵先行。
刘备贾羽带着步兵,一部分负责搬运董卓囤积的粮草,一部分负责押送。
曹操那边也不甘落后。
但搬粮食这活谁人多谁搬的快。
眼见着刘备大军跟蝗虫似的,过境之处空空如也,气的曹操直想骂娘。
不过,两方的大军有个鲜明的特点。
曹操除了搬运董卓的粮草,连同百姓家的也一窝端掉。
弄得百姓直骂娘!
而刘备大军人虽然多,但与百姓秋毫无犯。
“谁敢去扰乱百姓,当场立斩。”刘备冷冽的说道、
这句话不是说说看的。
十几万大军中总有几个败类。
立刻就被刘备当做“鸡”,杀了给剩下的“猴”看。
“正军纪,是领兵的第一要务,军纪不严,什么仗也打不赢。”
而想要打仗,想要大量的兵马,就必须要有大量的粮草。
至于这汜水关将来由谁占领……那贾羽就管不着了,搬粮食才是第一位的。
兵多有时候其实也是一种麻烦,因为要解决粮草和驻扎问题。
十几万的人呐。
每天一睁眼睛,就是要吃就要喝,没有一个稳定的地盘,没有稳定的粮食来源,那绝对不行。
按照古代的生产力,大概每7~8人供养一个士兵是最合理的。
如果少于这个数目,百姓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就会苦不堪言,就有可能造反。
为什么大军阀要多占城池,原因就在这里。
除了要占据地盘,但更重要的是,是占据城里人口生产力。
战争年代,人不是人,人只是一件可以用的工具。
要么用其力,要么用其身。
谁也跑不掉。
十三万的大军,最低也需要九十一万百姓的供养,小城根本就不够。
而冀州城之所以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其一是因为地理优势。
其二,它这座城里常年生活着300~400万的百姓,土壤肥沃,粮食产量也高。
爆兵速度极快!
“翼德带着一万骑兵已经先行,我们这边也半分不可耽搁。”
“加速行军!”
这边贾羽和刘备带着人出城而走,直奔冀州城而去,曹操也整顿完兵马,准备撤离。
“咦?董卓大军没反抗?”
“什么情况!”
“他们好像要走?”
“刘备的大军数量怎么变得那么多了?”
“那边好像是我的冀州方向?”韩馥惊疑道。
那些关外的诸侯也发现了不对劲,见其城门又开,于是蜂拥而至。
然后,非常自觉的放过了刘备的大军。
反而是将想要撤离的曹操拦住了。
曹操笑嘻嘻的和袁绍,以及其余诸侯在城门口碰到了。
双方对峙着。
谁也不肯让步!
曹操:嗯?你们不去拦住刘备,拦我干什么?
袁绍:我能说是因为他人比你多嘛!
咋咧儿,你当他十二万的大军是韭菜呢,我说割就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