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官商勾结一镇之败(2 / 2)

🎁美女直播

阁楼之上。

徐总兵看着温岭等人的破败马车渐行渐远,化掌为拳,重重砸在了黄花梨木圈椅上。

“总兵大人又何必这么生气?”

适才宣读官册的幕僚,站到了徐总兵身后,道。

这当然是明知故问。

“不识抬举的东西。”

徐总兵骂道。

国朝北征。

天巡军会路过大同。

倘若被北征大元帅王守仁,先锋大将仇钺,和英国公张懋任何一个人发现总镇之下的阴霾,就糟糕了。

而这。

正是他提前发放新年碳银的原因。

以数以百万计的银子,堵住大同所有官员的嘴。

但没想到的是,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摆在温岭面前,那厮都不愿伸手拿。

大家都贪,温岭等人,又凭什么清廉?

“两百万两碳银,总兵大人说全分,那温岭等人没拿走的十万两纹银,卑职自然不敢留着。”

幕僚知道幕主在骂谁,也知道幕主在担心什么,笑道:“卑职听闻温大人是个孝子,而温父早年亡故,温大人素来清廉,没能为其父修个好点的坟茔,而一直引以为憾。

卑职已经派人去买了些汉白玉石料,连同脚夫搬运,差不多是三千两纹银。

再在其上建造凉亭,合个两千两纹银。

至于刻石刊碑、木工土石,就一千两纹银。

林林总总,是六千两纹银。

保管一两不多,一两不少,刚好是温大人应得的碳银。

想来,花在温大人父亲的坟上,温大人不会不认。

不认倒也简单,大不了让温大人亲自刨了就是。

而其他二十位知县,或是孝子,或是贤孙,亦或是爱子,怜妻。

总之,诸位知县应得的碳银,皆会用到实处上。”

这天底下。

哪有人是没有弱点的。

毕竟。

孝心、良心、慈心、爱心,都是弱点的。

几千两纹银,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只要用心,哪能花不完。

甚至。

都不够。

就以广昌知县为例,其子爱赌,然而,逢赌必输,欠下赌坊的银两何止数万。

到时候,总兵府替广昌知县还了,再以子相胁,不怕广昌知县再做清高。

“论妥当,还得是你!”

徐总兵心中郁气瞬间消散,看着幕僚,满意笑道。

这种阴毒手段,当真是人能想的出来?

“多谢总兵大人夸赞。”

幕僚谦虚摇摇头,禀告道:“总兵大人,晋商传来消息,天巡军先锋大营,先北征大军一步而行,不日抵达大同镇,您是否前去迎接?”

“先锋大营提前来了?”

“是,三日前,先锋大营的三万骑兵迎着风雪,先往大同镇而来,算算马脚,快则明日,慢则后日,就该到了。”

“北征先锋大将仇钺,是宁夏前卫都指挥佥事,与咱们这不算近,但也不算太远,我曾与仇大将军有过一面之缘,理该相迎。”

徐总兵虽然心生异样,但又说不上来,沉吟道:“撒出人去,找到先锋大营传回消息,百里之内,我亲自去迎。”

“不必了,我已经来了!”

……

太谷,曹家大院。

余晖之时。

“哈!”

“哈!”

“哈!”

“……”

庭院中。

几十个壮硕如牛的少年正在教头的督促下演武。

这些少年,全是商帮各大掌柜的公子。

年末将至。

四年一度的晋商分红大会也即将到来。

商帮大小商号大掌柜会齐聚于此。

届时大会上。

不但要让各大掌柜们看到当前实惠,也要通过朝气蓬勃的少年们让各大掌柜们看到商帮未来的强盛之景。

暮光尽去。

整个天地为之一暗。

“收!”

教头喝道。

少年们立刻收功,昂首挺胸,斗志昂扬。

“散!”

动若狡兔,静若处子。

少年们化整为零,前去餐堂用饭。

在来日,第一缕阳光到来前,再全员到这。

见光而聚,见黑而散。

与晋商的习性,很是吻合。

正堂内。

晋商七大财东之一,大同总号大掌柜,曹家家主曹儋,亲手为晋商历代祖先燃起了柱香。

“悯念先人,俯仰天地!”

“至诚至信,大义参天!”

诵起了晋商商帮的号规。

焚香已毕。

曹儋走进了书房。

其内。

大账房等待已久。

见大掌柜迈着四方步款款而来,顿时掀开了账本,对账道:

“大掌柜,商帮二十八个商号,四年汇兑、收存、利子钱三项营业总额,五千三百三十万六千二百二十二两,四核无误。”

晋商。

涉猎广泛。

捐输助饷、兼并土地、利子钱等皆有经营。

但主体经营,是盐业和商号,尤其是商号。

汇兑、收存,遍布两京一十三省。

而利子钱。

不止于国朝,就连鞑靼、建州女真、朵颜三卫、亦力把里,乃至于高丽、扶桑等,皆与晋商有借贷。

其中。

鞑靼各部借贷最多。

鞑靼小王子部,借贷五百万两纹银,三分为利。

鞑靼俺答部,借贷三百万两纹银,同是三分为利。

年利三钱六。

鞑靼吉嚢部,借贷两百万两纹银,两分为利。

年利两钱四。

鞑靼三大部落,借贷整整一千万两纹银。

每年超本金利子三百三十六万两纹银。

看着不多。

但晋商所赚的,远超利子之钱。

鞑靼诸借贷,其所用之处,不外乎买卖大量茶、盐、酒、矿、粮食、香料等物,而这,皆是晋商经营范畴。

以上之物,全是国朝禁向草原运输之物,晋商从此至终,可以谋得高达十倍的利润。

所谓一千万两纹银的借贷,晋商实际只付出了国朝一百万两纹银的物资。

晋商盛景,一日胜过一日,原因,正是这个。

四年之收。

五千多万两纹银。

均至每年入账之银,也有一千二百多万两纹银。

相当于国朝岁入的六成。

“东家财股,二十一股,本账期同仁身股分红,十七股,一股,均为,三万一千六百三十七两整。”

“而本账期分红的最高得主,是总号邱泰基老帮,九厘半分红。”

“次之,是京号戴膺老帮,八厘半分红。”

“天津刘寿喜老帮,七厘分红。”

“应天宋钟老帮,六厘半分红。”

“……”

在数以千万计的纹银面前。

哪怕是以厘为分红的数目,也是庞大的。

二十八个商号,二十八个大掌柜,再加上几位财东,这四年来,赚得是盆满钵满。

“把分红账本,提前给财东、大掌柜们各送去一份。”

曹儋点点头道。

分红大会。

是胜利的大会,是欢聚的大会。

在那之前,要确保任何事情,财东们、大掌柜们不会有意见。

这样一来,高高兴兴欢度新年。

“是,大掌柜的。”

大账房应声,翻开账本最后一页,沉声道:“大掌柜的,鞑靼达延汗继续提出向我商帮借贷,还提出了更高的利子。”

“多少?”

“一千万两纹银,五分利子。”

“这么多?”

曹儋吸了口凉气,心动道。

五分利子。

一年就是六百万两纹银的利钱。

倘若鞑靼一年后还清,连本带利,就是一千六百万两纹银,而晋商要付出的,不过又是一百万两纹银的物资。

净赚一千五百万两纹银。

要是鞑靼一年后不能还清,利子经年累月之下,晋商会越赚越多。

“达延汗还说,茶、酒、香料全不要,只要粮食、矿。”

大账房补充道。

国朝北征。

哪怕达延汗不觉得会与以往北征有何区别。

特别是秋冬作战,鞑靼自诩不会弱于任何人。

但该备的粮草,该装的铁甲,储备物资还是要做的。

虽说开出高额的利子,但只要大战获胜,一切军费都能从大明朝廷身上讨回来。

“借!”

曹儋沉吟良久,咬牙道:“告诉达延汗,我晋商不是鞑靼附庸,为鞑靼监察大明天巡军动向之事,也要折换为银子。

就以一百万两纹银为价吧,此次大明北征,晋商将不留余力为鞑靼探清天巡军的一举一动。

这一千万两纹银借贷,晋商,只能提供九百万两纹银之物。”

粮食,铁矿。

是国朝严令禁物。

想大批量运至草原,而不被国朝发现,晋商是要下血本,花大力气的。

一千万两纹银借贷,削去一百万两纹银,剩余九百万两纹银,而晋商只需提供九十万两纹银粮食、铁矿,利润又进一步增加了。

蒸蒸日上!

“是,大掌柜的。”

大账房再次应声,就听到大掌柜的叹息道:“真希望国朝北征次数能再多些,这样我晋商,才能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