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华言还没说完呢,他看向凌司辰询问凌司辰的意思,凌司辰道:“你先出去吧。”
有些话不能叫申华言得知。
常安勾着申华言的肩膀带着人往外走,“申大人去给我找点吃的来,我肚子实在是饿得慌,有烧鸡烧鹅最好!”
“是是是。。。。。。”申华言低着头被常安带着往外去,他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心中暗道凌司辰不愧是陛下最疼宠的人,哪怕是因为长林太子一事惹怒了陛下,都不曾真的责罚,看来那些凌司辰伤势颇重的消息也都是有意散播出来的。
幸好他没起什么不该起的心思,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抱着凌司辰的大腿最好,以免哪一天这尊大神觉得他碍眼了给他一剑。
这可是深受皇恩之人啊,自己现在因为贪墨一案跟他绑在一起,可万万不能将人给开罪了啊!
屋外申华言一肚子心思,屋内申华言一走凌司辰再也维持不住,他微微的弓着腰,尽量不牵扯到伤处。
常吉见状连忙给凌司辰喂了颗止疼的药丸,常吉这些时日跟在申华言身边当长随小厮,申华言去大理寺查案常吉也跟在一旁,一来二去倒是让常吉探查到些陈年旧事,这也是常吉要报给凌司辰的。
他道:“我这些时日翻看大理寺经年存档的卷宗,发现当年先太子曾给东平伯温璟去过一封信,是在东宫被屠的一月前,先伯爷和先太子自那封信后日渐疏离,也是因此先伯爷才在谋逆一案里全身而退,只是不知那信中写了什么,但照我看先太子怕是在此案之前就早有预料,不然也不会给先伯爷去信。”
先伯爷温璟是先太子的伴读,二人自小一起长大,说是情同手足也不为过,偏偏在谋逆一案里只温璟一人全身而退了。
温璟是温雪翡的父亲,世人对这位先伯爷的评价大多是文武双全,情深不寿,可当年长林太子在时,众人也多说温璟未来会是长林太子的左膀右臂,可见二人的交情不浅,长林太子落罪后陛下对东平伯府也不如当年,温璟不得重用,只领个虚职,较之谋逆一案前,东平伯府可谓是一落千丈。
所以这案子发生前长林太子到底察觉了什么,刻意疏远温璟是为了保全东平伯府,那又是谁要害他,污蔑他谋逆呢?
自凌司辰记事起丹阳就告诉他,长林太子为人谦和仁厚,是绝不可能做出谋逆这样的事来的,况且他已经是太子了,又何须谋逆?
可偏偏当初陛下将东宫上下满门屠尽时又是那样的斩钉截铁,半分都没顾念父子之情,甚至明知太子妃即将临盆,还是下了满门抄斩的旨意。
所以当年,长林太子到底觉察到了什么,是谁要害他,是庆王吗?
陛下子嗣不丰,长林太子去世后,庆王居长,若说是庆王陷害也是情有可原,可二十年过去了,陛下并没有要立庆王为太子的意思,庆王也表现的对无欲无求,似乎只想做个闲散王爷。
是因为陛下嫌弃庆王出身低微,所以不愿立他为太子,可既然如此当初又为何要将东宫满门抄斩?
国无后嗣,这难道就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
常吉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道:“陛下若是想立庆王为太子,就不会拖到今日了,如今三皇子年幼,立三皇子为太子变数实在太多,主少母壮,难保何家不会有干政之嫌,可陛下又不肯立庆王,太子人选迟迟未定,陛下这究竟是何意啊?”
圣心难测,凌司辰凉薄一笑:“陛下的心思岂是你我曾猜度的。现如今要紧的是看看庆王到底去了哪里?”
“他突然赶往蜀中,连我的冠礼都未曾参加,想来是蜀中有要事需要他去处理,说不定,就跟贪墨一案有关呢。”
常吉点头:“主子放心,我已经叫人暗中跟着庆王去了,一有消息就会传回汴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