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认真真地伏案修改着,崔校长则是在摇椅上沉思。
苏景先提出来的策略,真的和他传出来的名声一样,有利有弊。
这件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崔校长努力想要思考出来,但是越努力脑子里越是一团浆糊,只有苏景先的声音。
解决冗官问题。
把更多的人从科举这条漫长无望的路上解救出来。
好像是好事,但是如果降低了科举的门槛,会不会有更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先一头扎进科举的大染缸里面呢?
家里的青壮年都在读书,那……
解放了中老年人?
崔校长想了又想,“限制科举年龄限制到多少岁啊?”
“三十五岁?”苏景先下意识地就报了上辈子的公务员考试的年限,没想到被崔校长反对。
“三十五岁才不科举走入社会的话,这对养家糊口是极其不利的,要不改到三十岁?但是三十岁,如果是十五岁正式开始科举,三年一次,五次机会?是不是又有点少了。”
崔校长从摇摇椅上站了起来,来回踱步,开始自己和自己砍起价来,似乎是想要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从三十五、三十,到三十三,总之是想了又想,多一次机会能够多一点考中的可能嘛?
眼看着崔校长就要陷入头脑风暴中了,苏景先赶紧出声拯救自家老师,“老师,老师,这些具体的东西,我们可以交给官家想啊,我们能够做到的,不就是写出我们的思路,具体实施都是官家来嘛?”
这坦然地交给官家兜底的态度,崔校长真的有点羡慕了。
因为这小家伙,折腾了这么多大事,结果现在依旧没有上朝的资格!
交给官家来定夺,最后不还是他们这些朝臣来想嘛?
经常上朝的人都知道,朝堂和菜市场没有两样,大家都各执己见,看谁的声音大,看谁能想出来的词多,看谁最先沉不住气想要开始动手,看谁的关系网更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