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少阳的任务相当不正经。
就是当托。
这场地里面,看似是两个主持人,实际上是三个。
台上两个,还有一个就是台下的他,陆少阳!
作为托,陆少阳需要在台下,以这个“观众”的身份,向主持人发出疑问,从而让主持人有一个合理的衔接,自然地展开下一个话题。
“我们的模拟科举,是十一个人制哦!”
苏景先推出来了一块黑板。
说实话,和后世的黑板很不一样,但是已经努力做到最好了。
黑板上面是苏景先提前写好的内容。
“十一个人各有分工,其中三个人是裁判,八个人是考生,裁判和考生的任务很简单,各司其职。”苏景先把“各司其职”圈了出来,“考生会抽出自己的考试名次,并且要努力考到这个名次,名次越接近的人,得分越高,比如说,抽中了第一名,考了第二名,那么就是7分,考了第一名,是八分,考了第八名的话,就只有一分了。”
“裁判也是,对所有考生的名次进行打分,然后排名,每一个的名次越接近,裁判的得分也越高。”
“那考什么呢?”旁边的晏几道适时说出自己的“困惑”,“是随便考嘛?还是拿一份曾经做过的卷子呢?”
“是考我们的题目哦!抽中的时候,八个人可以随机分成正方或者反方,这个你们可以自定义啊,当然,也可以提前分配好,对自己的水平要求更高。”
其实就是套着“科举”名头的辩论赛,团体模式的单人赛。
苏景先也就仗着这些人不会折腾……
“那为什么要叫做模拟科举呢?”陆少阳的问题又来了,这次不是刻意排练好的,是他结合了周围人的困惑,作为这个传声筒问出来的。
也是形成职业病了,放在以前没有当这个《太学报》社长的时候,要陆少阳这么贴心地关心旁边的人都在思考什么,简直是天方夜谭嘛!
好在,虽然这个问题苏景先没让陆少阳问,但是他是有准备的。
“问题都是从……那边收集来的哦!”
真是从官家那边问出来的,苏景先哄范仲淹带兵打仗的能力实在是太高了。
而且这个集市冲突,不仅解决的漂亮、及时,最后的结果甚至是一石三鸟!
不仅稳定了集市的正常发展,虽然有一些辽国的官方商队,会因为刚刚有冲突,减少来这个集市的次数,但是普通的商队完全不在乎,甚至因为这个冲突,觉得集市短时间内不会再有矛盾了,安全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第二鸟就是,成功的打仗了!范仲淹第一次在西夏那边打出来的漂亮战役,靠着望远镜的功劳,成功实现了远距离的作战。
对行军打仗来说,提前知道消息是很重要的,更何况望远镜甚至能够因为看得距离远,提前规避危险。
而这次对辽的战役嘛,则是火绳枪和地雷发挥了作用。
两个东西把辽国打得那叫一个服服帖帖,很多人甚至觉得是雷神降临了!
第三鸟则是……
朝堂上的重文轻武的风气变弱了。
或许是这个战争的胜利看起来比较简单,很多文官想要“转一下武将”,不是往常的督战职位,而是真切能够获得军功的,所以在努力缓和文武之间紧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