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般来说这种大棚都是要三年才能够见平均的收益,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三年可能是白白的给别人打工,就为了还这二十万。
那农民就要考虑这三年自己该如何吃喝,这三年有没有其他的额外费用,所以这个工作尤其是上规模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且并不好弄。
张庆红那里是山地丘陵和田地进行交织山地,丘陵种果树,下面是农田,但是倾向于以这种大棚形式出现,难度很大,原因就是这个费用是个问题。
果树也可以进行种植,比方说像桃子,像李子,还有包括一种可以插种的小葡萄,各种各样的这种山地水果集中在大棚里进行种植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是仍然涉及到一个成本和规模的问题,成本合不上,规模合不上,想要挣钱就很困难。
第二个点就是大棚的使用的成本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以及大棚的这个安装以及大棚的这种构件能不能再进行降低,这也是一个关键。
如果大棚这个东西能够让农民普遍进行使用就好多了。
那么农民自己的自留地,除了固定国家的公粮,还有包括自身想要进行赚钱的交叉种植,那么在冬天甚至包括在一些特殊的季节进行,见缝插针。
这种情况让农民依托自己现有的自留地,现有的这种土地,通过大棚的方式,能够一步一步的致富,就不是很困难了。
但是这个条件与前面说的很重要,就是成本和规模是否能够下降,另外一个就是渠道问题。
说白了,种的东西再好出不了这穷山沟子,没有特别好的渠道也没有特别好的人难收,那这些东西烂在大棚的土地里就糟糕透顶,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扣大棚这件事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张庆红在这里看到了一种新模式,那就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大棚,他几乎把各个功能都给开拓了。
什么花园苗圃水果种植采摘,还要包括各种各样,都集中在这个基地里。
张庆红仔细询问并且仔细的参观,旁边的李红庆有些好奇。
“怎么?你对这块这么着急,想要了解吗?这块我倒是很熟啊。”
张庆红摇了摇头,“我知道你熟,但是你那边主要是上规模,他这种是差异化个性化,结合形成一个基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那山上是一群人,山下也是一群人,山上的办法和山下的办法是不能一样的。那山上和山下该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要是靠大棚,山上和山下是不是都有一些问题?”
李红庆叹了口气,“如果我要是站在你的那个位置上,恐怕感觉会很麻烦。麻烦在于山上山下不能统一思路,那么差异,还有这个个性化的东西该如何体现?这是一个大麻烦。”
“所以从我这个角度出发,我看到他们把各种情况混合在一起,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启发。”
“山下的农田可以继续增大规模,山上的这种种植,养殖,甚至包括可以进行采摘的话,形成这种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进行种植,这样的效果会不会好呢?”
“而且这种情况还不用特别的过分的上规模,你要知道果园想要进行多种养殖,实际上就是绿色养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