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喂喂,你那种遗憾的语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喂!
作者有话要说: 啊,终于实现了让我的男神八阿哥当皇帝的梦想,此生无憾。
【看到了史料,突然觉得常识君要不行了。给你们看看:
十三阿哥胤祥,在早期很被康熙宠爱,连去泰山祭天,都带着他,所以当时人们认为十三阿哥胤祥是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人选。
不过胤祥本人并不象二月河说的是个好人,他仗者康熙的喜爱以及背后娘家蒙古王爷的势力,一向比较嚣张跋扈。
废太子事件中,胤祥很明显参了一脚,并且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把康熙气坏了,除了主谋之一的大阿歌外,胤祥是被处分最严重的一个,不但被临时圈禁了一段时间,康熙还在诏书里把他骂个狗血喷头,还说他做的事“根本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这在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封建王朝里是很严重的罪名。所以从此以后,胤祥彻底与皇位无缘。
经历这样一场大变之后,胤祥总算变得比较明智了,在知道自己无援皇位后,他就紧跟四哥雍正帝,由于不用考虑怕得罪人而失去皇位继承权这个问题后,胤祥倒是做成了一些事情,比如处置了一些贪官,因此才有了“拼命十三郎”的称号。
总体来说,胤祥这个人没二月河小说里那么好,因为他出身好,娘舅家是蒙古有权势的王爷,康熙早期又很喜欢他,造成他行事跋扈,为了争皇位心术不正的性格,后期被幽禁了一次后,才收敛了不少。】
呵呵,小说和电视剧真是害人不浅呢。
还有老大胤禔,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对太子位觊觎已久的皇长子胤禔此时蠢蠢欲动,大有舍我取谁之意,遭康熙严斥,谓其“秉性躁急愚钝,岂可立为皇太子”。逢此重创,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宝,便向皇父推荐胤禩,言“看相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钦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此番言论惹得康熙勃然大怒,此时的康熙认为胤禩有希冀大宝之心,对其予以防范。
次日再召众皇子至乾清宫,云“废皇太子后,胤禔曾奏称胤禩好。春秋之义,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大宝岂人可妄行窥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向来与胤禩交之甚深的皇九子胤禟邀皇十四子胤祯一同带了毒药前去阻谏,胤祯奏言:“八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康熙斥曰:“你们两个要指望他做了皇太子,日后登极,封你们两个亲王么?你们的意思说你们有义气,我看都是梁山泊义气。”胤祯于言语间冲撞了康熙,帝怒,拔出小刀对他说:“你要死如今就死”,欲诛胤祯。亏得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众皇子叩首恳求,康熙方才收下小刀,命诸皇子将胤祯责打二十板,逐之出去,才算是化解了一场父子间的流血冲突。
不日,张明德一案审结,胤禟、胤祯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胤禩供:“曾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问张明德口供亦无异。康熙帝因之谓胤禩闻张明德狂言竟不奏闻,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着凌迟处死,行刑时令与此事有干连的诸人俱往视之,实乃杀鸡吓猴,令众毋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