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的元妃姓常,是大名鼎鼎的常遇春的女儿,她生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当然了,看现在朱雄英这个人都没怎么被提就知道,他在八岁的时候夭折了,常氏也在洪武十一年的十一月薨逝了。
不过常氏可不是只有朱雄英一个儿子。朱允熥(tong第一声),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初九,和朱高炽同岁,小朱允炆一岁。
看朱允熥的生辰和常氏去世的时间就知道,常氏很可能是在生下朱允熥以后产后大出血而亡的。之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就被扶正,并且生下了朱标其余的所有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允熥的日子,并不好过。
朱元璋并不喜欢朱允熥这个嫡孙,因为他迷信地认为这个孩子克亲。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朱允炆这个庶孙。
是的,庶孙。就算吕氏被扶正,但是朱允炆与朱允熥相比,到底是庶出的。
朱允熥不受宠爱,但是架不住他的后台硬啊!朱允熥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昇是他二舅!加上冯胜、傅友德等二十六个和他的母族互为姻亲的开国功臣,朱元璋选择立皇子还好,若是立皇孙,立朱允炆那是名不正言不顺,立朱允熥才是正道!
至于历史上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哼,朱元璋的宠爱还有……黄子澄这些人的帮助。在朱标死后,朱允炆将几个弟弟都召来,并且发挥了长兄风范,嚎啕大哭,最终得到朱元璋的青眼。
熟读儒家经典,“极有原则”,定要嫡长继位的朱元璋,就这么舍弃了朱允熥这个名正言顺的嫡孙,立了朱允炆。
看着和朱棣侃侃而谈的傅友德,朱高炽觉得,这出戏好像越来越精彩了呢,他大概想到怎么让这场戏演下去了。
傅友德走后,朱高炽看着朱棣:“父王,为什么,懿文太子那边,都是允炆堂兄在主事?”
朱棣随口答道:“没办法吧,吕妃也不能插手太多,允炆又是长子,担子大了些嘛。”
朱高炽开口道:“那,允熥堂弟呢?他与我同年生的,自然也是能帮上忙的吧。”
“允熥?他……”朱棣突然停住了。
朱棣向来是个聪明人,刚才见了傅友德,又听到儿子特意提了朱允熥的名字,自然想到了儿子想说的东西。
朱棣一瞬间就把个中关系想透了。
太子宫里的人做的太好,父皇的表现又太过当然,他们这些皇子又只把眼睛看着最近一直在风口浪尖上的朱允炆,倒把这个给忘了。朱允炆伤心欲绝,守孝期间几乎不沾米水;朱允炆为刺客所伤;皇帝对其宠爱有加;懿文太子下葬那天,朱允炆走在最前头。这种种事情让他们几乎把朱允熥忘在了脑后。
可是无论朱允炆如何的优秀,如何的颇得皇帝看重,这也改变不了,朱允熥是嫡子,而他只是庶子的事实。
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件事?若不是今日见了傅友德,恐怕还发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