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四年二月,魏明以浮华罢诸士,帝亦预其中。
魏明诏曰:“玄、诞之辈,固声名大盛,然不务道本。名声盛,则慕之者众,于国之害愈重。其为害者,虽不显于明,诸卿需警之。”
尽黜其官,唯帝左迁羽林监。
帝受旨,叹曰:“昔者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乃大治。陛下崇道务本,圣明之相也。然臣与浮华诸士交游甚密,陛下独为臣开恩,何以平天下士人悠悠之口?况臣与浮华之士倚为知己,与夏侯太初有伯牙子期之交,诸人尽退,吾何以为官?又触陛下罢退之旨,实难留职也!”
未几,辞官归河内温县隐居。
——《晋书·景帝本纪》
司马师作为浮华案里唯一一个幸免的人,丝毫不觉得有什么高兴。
和其他人比起来,他没有被罢官,只是左迁,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但是司马师知道,这样的情况,反而更加危险。
被罢退的浮华诸士都是魏晋未来的许多名臣,纵然在历史上,司马集团正式和曹爽、夏侯玄派系撕破脸皮以后,有许多的浮华派——包括何晏、夏侯玄在内——都倒了大霉,不少人都落得个身死的下场,但是还有更多的人是被司马派系继续任用乃至于一直延续到了晋朝的。
浮华案被拿出来做典型代表的只有四聪八达三豫这十五个人——何晏同学他的名气虽然是最大的,但是他本来就不受曹魏皇帝的看重,曹丕和曹叡父子俩都没有用他,所以被罢退的官员中没有以他为典型人物——但是实际上在史书上都留下了牵连甚广这样的记载,可想而知,在魏晋玄学兴起之前,魏明帝曹叡为传统儒家经学做出的最后的努力、对玄学崇尚者、爱好者的波及有多广。
大部分人都是有嫉妒心理的,司马师明明在浮华之士里的名头那么大,在何晏嘴里,是与夏侯玄平起平坐的人物,却偏偏被曹叡不痛不痒地贬官了事。
对于其他那些官职都没了,未来还不知道有没有出头之日的倒霉蛋来说,司马师就太遭人恨了。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司马师和他们一样倒霉。
曹叡同学是不上了,他给司马师网开一面,纵然有他看重司马师的原因在,另一边,恐怕也和他想让司马师彻底选择一边队伍站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