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看起来曹叡有些过分,但是仔细想想,司马师倒觉得他倒是能理解曹叡为什么这么做。
公孙渊和他儿子已经上了曹魏的必死名单,公孙晃要是也死了,剩下一个不能拥有后代的公孙恭给曹魏当树立良好名声的招牌,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
并不是说曹叡小题大做,而是公孙家族在辽东经营了三代人,死忠于他们的人不少,那么曹魏要是想后方稳定,就不能给那边的人留下希望。
但是后来经过一群人的劝说,曹叡改变了对公孙晃的处置,好歹他之前提醒了大魏那么多次,也算是心向大魏的忠臣,曹魏不能让臣子离心啊!
司马师:把人迁到一个偏远之地再慢慢地“幽死”还不如干脆利落地弄死他呢!
景初二年正月,曹叡召太尉司马懿由长安归洛阳,令其征辽东,同时,下达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旨意:令司马师抚养皇子绍。
前朝汉灵帝刘宏就因为自己的儿子养不活,所以在何皇后生子后将皇子刘辩养于一个史姓道人家中,少帝刘辩登基之前也因此被称为史侯。
但是人家那好歹还是道士,有宗教依据的,把皇子养在一个因为浮华案而被贬谪、然后自动辞职的白身家中又算是怎么回事儿?
如果是对太尉司马懿表达信任的话,那为什么偏偏是司马师啊?
更何况,曹叡千里迢迢地将太尉从长安召回,令其征辽东,不少人认为这是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将司马懿调离原本的势力范围,令其远征,下一步就是分权了。
这个时候,一群公卿又将之前曹叡召司马师入宫的事情拿出来一起联想了。
难不成,是天子想起了幼年时的情谊,想要起复司马师了?
那么司马师起复了,其他的浮华诸士呢?
被迫接收了一个皇子的司马师:喵喵喵?
而之后,不出众人所料,司马师很快就起复了,担任的还是老职位,属于高位大臣的嫡出子或独子的起步阶官职之一的散骑常侍,不过比起他的起步官职还是高了那么一丁点儿的。
曹叡下旨,令度支尚书司马孚与散骑常侍司马师为太尉司马懿出征送行。
司马孚字叔达,在司马八达之中排行老三,为人谨慎,度支尚书之职是曹丕时期设立的掌管天下财政的要职,可见司马孚深受曹魏皇帝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