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用宗室制衡文官之外,赵昀觉得是时候自己掌权了。
下一次科举是在宝庆二年,也就是明年,仔细算算,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能为自己所用的新嫩好选,让从前培养的人手进入朝堂也容易,但是那都需要时间,没有像真德秀这样的理学宗师一样的名气,谁会一年连升数级,才刚应诏就身居高位、获封显爵?
自己掌权的前提,第一,先找出哪些大臣是可信的、站在自己这边的,第二,如何将不合自己心意的人从朝堂上排斥出去。
史弥远在赵昀的策划下身亡,太后又早就还政不再垂帘,也就是说,名义上,赵昀这个皇帝已经掌握了大权,但是那些宰辅候选人们,都对史弥远留下的权力虎视眈眈,偏偏他们在朝堂上浸淫日久,不是赵昀这登基不过一年的皇帝能随便抗衡的。
不过之前赵昀就塑造了一个在史弥远的影响下热爱理学的皇帝形象,而朝中的理学宗师,真德秀此人执拗非常,论起理政才能其实不高,只不过因为他在理学方面很有威望,才达成了被征请后,一月之内升官数次的成就。
相比之下,主张更接近陆九渊心学的那位魏了翁,虽然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熹所著的各类注本的可靠性,如果单纯论对胃口的话,赵昀更喜欢魏了翁。
当然了,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力量,与史弥远余党的力量对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的。
历史上的理宗在史弥远独相十年终于离世后,开始慢慢亲政,先打击史弥远余党,起用一系列廉正的大臣,再挽回史弥远的不恰当的金融体系对大宋经济造成的影响,现在的赵昀登基一年,虽然朝堂上的形势或许比历史上对理宗的要有利,但是理宗的皇位早已稳固,他的皇位却还有些摇摇欲坠。
不过沂王一系的嗣子如今是皇家最近支的宗室,赵竑死了,论理应当继承皇位的本就是他了,更何况赵竑的身上又背负着巫蛊的名头,作为仁厚地隐瞒了赵竑的罪责的天子,赵昀在朝中支持正统的那一派大臣心中的分量并不低。
又过了几日,赵昀总理朝中大臣名目,才想起来,大宋一直以来冗员严重,除了担任实事的职事官——同时此职又唤作“差遣”——外,还有判定品阶的阶官,除了在朝中担任实职的人,还有无数有才能却官位较低的官员。
在等着自己培养的人才爬上高位之前,他可以另辟蹊径,从底下人里进行提拔。
大宋的冗官虽多,但是在皇帝大规模罢免大臣的时候,却不用担心找不着替补,有足够数量的大臣能被提拔上来。
这已经足够了。
这种受天子提拔的官员,反而会对天子更为拥护呢!
作者有话要说: 宋朝副本简直是噩梦级别,好难打通啊QAQ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卡文,我大概已经是个废作者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