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这种观点成立,那么歌中的“瘦弱、憔悴,你的传闻……”有必要订正为“你的身体肥胖而魁梧”。
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呢?我认为应该更加广泛地倾听女人们的意见。假如会胖的观点正确,对于因和自己恋爱而瘦了的男人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恋爱的女人还是瘦一点好。好不容易有“因爱憔悴”这个娇艳的词,可以满足男性的期待。这句话也可以针对女人的睡姿而说。
有人说:“恋爱的女人经常低着头!”这真实表现出恋爱女人的情趣与格调。要是睡觉仰面朝天,呼呼打鼾,让人看了多扫兴。
恋爱期间的女人,并不是非得瘦得低着头,瘦胖都是相对而言的。“想你想得消瘦,把戒指都丢啦!”——如果男人听到女人这样说,真的会变消瘦。
<h2>技艺的魅力</h2>
最近,我有机会连续欣赏所谓日本的古典艺能——简单伴奏(只用三味弦的伴奏)的藤舍会和清元曲之会 。
说实在话,自己不太懂这方面的东西,什么乐器也不会演奏,只是喜欢工作累了时,出去听一下乐曲。
应该说是“听”,还是应该说是看呢?如果是古典音乐,就应该用夸张的字“听”。像现在这样欣赏古典艺能,个人觉得用平假名(4)表示“听一下”最合适。
其实,我耳听着三味弦、笛声和鼓声,眼睛却会被舞台上艺人们的姿容和动作所吸引。
的确,穿着带有家徽的和服衬裙的角色,端坐在那条绯红色毛毡上的姿态,威严可敬,很像个样,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感到沉着。
一会儿,三味弦响了,歌声传来,再融入小鼓、大鼓、笛子,这是标准的日本式管弦乐,其热闹、华美程度,与西洋乐器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不过说真话,我喜欢这种简单伴奏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其动听、优雅,还因为内中蕴藏着一种难以形容的妖媚。那可能是从烟花柳巷传出来的,一个动作、一种声音都洋溢着诱人的魅力。
尤其是打鼓的年轻女人,将鼓挂在圆溜、光滑的肩膀之上,用温柔的动作轻轻敲打鼓面,那种专心致志的姿态静谧,令人紧张。
我从电视夜场或杂志的凹版相片上,看到目送秋波的女人,炫耀地摆出露骨的姿势,没有什么感觉和触动,而从一味地打鼓的女人那里,却感觉到了相当的魅力。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我有些发疯呢,还是到了让这种魅力所吸引的年纪呢?不管怎样,打鼓的女人会挑起男人各种欲望。
台上的那个女人尽情地打鼓,也许是在切断对男人的思绪,也许是为了平息恋爱的火焰而专心致志地不停敲打。现在那张极具尊严的面孔,或许一上床就沉溺于令人眩晕的淫荡世界。
像现代这样万事露骨、没有秘密挑起想象力的时代,打鼓的女人是极其醒目的,其性感与挑逗,要比黄色电影淫荡,能够在国立剧场看到如此景象,好像可以说,日本是个非常开放的国家。
谈到打鼓的女人,使我忆及京都的一个叫K的酒吧的老板娘,曾跟我说起过在祇园町习鼓的情况。据说,鼓是个很难侍弄的东西,至少需要练两三年才能出声。在寒冷的早晨学打鼓,教练未到之时,要把指尖在火盆边上暖一下,把手指弄软。
当然,不仅限于打鼓,所谓万般技艺的学习,都有这种严厉和刻苦相伴随,唯有忍受痛苦,才会使技艺得到提高,再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跟现在的年轻人说这些事,也许会受到嘲笑:为何要那么辛苦地学习呢?而进入技艺世界的人们,理解并享受这种专心致志,在严厉中得到一种受虐般的喜悦。
据说,人们学艺入门后,条件再艰苦,教练再严厉也舍不得放弃。祇园或新桥附近,就有很多因喜欢技艺而永远不放弃做艺伎的人。
总体上看,日本的舞台技艺,多是从烟花柳巷发展而来,其理由暂且不谈,我依然觉得对于住在那种地方的艺伎们来说,技艺是生活的一部分,又是保持心灵平静必不可少的东西。
过去住在这种地方的女性,未必与喜欢的人相结合,即使与喜欢的人结合,对方基本上都是有家庭的人,不能经常待在一起。想见面也不容易,必须按捺着燃烧的激情,坚持和忍耐。每当这种时候,技艺的展示和发挥,无疑成为她们唯一的感情宣泄的窗口。
她们一边疯狂地打鼓、拉三味弦、跳舞,一边疗治向往男人怀抱而不得的悲伤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技艺是她们的精神安定剂。
我谈起这样的事来,是因为从端坐着连续打鼓的女人那里,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氛围。或许那个女人打一段时间鼓,又会恢复到以前恬静而谦恭的面貌。
这样随意的揣测,是否正确另当别论。现在的女性,好像因为见不到男友,或者因为丈夫回家稍晚一点,就任意地哭喊、乱嚷。也许采用了直截了当的美国式表达,但不应当盲信外国的生活方式。对于女人来说,也许还是学点技艺,把心思转向别处好。
<h2>自作自受</h2>
所谓的恶女,到底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前几天,女演员太地喜和子小姐问我:“您觉得恶女是什么样的?”我不知作何回答。
说实在话,我认为女性都很好,不了解恶女这个词的准确含义。
说这样的话,也许有人会威胁我:“你说得那么简单,早晚是会遭殃的。”
可能世上确有恶女,令男人惊讶或愤恨,但是,不能草率地把一些女性归类为恶女。
比如,有年轻貌美的服务小姐,对被服侍者不安地说:“我一个人养着母亲。”听者对此很感动(当然也有好奇心),会给很多小费。过后,可能知道养在家里的不是母亲而是男人。如果仅凭这一点,就将其称之为恶女,实在有点太苛刻。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个女性对于多给小费的男人来说,也许是恶女,而对于养在家里的男人来说,是上帝一般的好女人。她从一个男人那里吸取,对另一个男人奉献。因此,对于被吸取的男人来说,可算是恶女;而对于被献纳的男人来说,则是上帝。
总之,做了坏事的女人是不是恶女,取决于男人对其喜欢的程度。对于有些厌烦该女的男人而言,可能是恶女。而对于真正喜欢的男人而言,觉得没做那么多坏事。
很遗憾,我没怎么当过这种被献纳的人,也不能净说“女人善良”。就像东西有表和里那样,应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女人做事必有相应的缘由。女人有自己喜欢的人,常常为了共同的生活而工作,要是另外的男人无耻地挤进来,要求她做个对其也好的女人,女人肯定不会露出好脸来。女人不得不对男人甄别对待。
所以,喊“那是个恶女!”“女人不好!”的男人,其实并不体面,好像是坦白自己不受女人欢迎。所以,男人应以保持沉默为上策。或者像我这样,忍着悔恨说“女人都善良!”才能过得去。
不知为什么,好像女人都喜欢说自己是恶女,有的女孩儿本性很善良,却装作很不好。
那是怎么回事呢?是觉得装作不好更有魅力呢,还是自列为恶女,借以宣布自己已有喜欢的男人呢?太地喜和子小姐扮演恶女角色是首屈一指的,但好像让人越看越觉得可爱、善良。
在分析“恶女”的同时,我忽然想起没有“恶男”这个说法。
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世上的男人都善良呢,还是男人已经很恶,用不着再冠以这个“恶”字了呢?答案不很清楚。但不管怎样,“恶男”这个词并不精彩。
要是说品质败坏的男人,需要在“坏男人”的中间加个“的”字,才像个样。这与“恶女”之称有微妙差别。
“恶女”确实不好,当然,这不是单指容貌,而是包括性格或品行。要是只说容貌,有个词叫“丑女”,含义狭于“恶女”。与“丑女”相对应的是“丑男”,这个词也没怎么听说。根由可能是男人都是丑的,不用再冠以“丑”字。总之,“恶”或“丑”这种字眼,只有用在女人身上,才显得生动。
一般来说,女人是善良而美丽的,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恶女”只是极少数。“恶女”这样的概念,总给人以可怕的感觉。而促使这种概念泛滥的,无疑是受过恶女伤害的男人们。
男人虽然说大话:“女人大脑残,没有用。”其实却认为女人比自己更纯洁、聪明且美丽。表面上轻视和瞧不起女人,内心却充满尊敬和热爱。
所以,某女性做一丁点坏事儿,就会用夸张的语言,愤慨地指责:“那是恶女!”或者哭丧着脸痛斥“叛逆的恶女”,或者没完没了地发牢骚。反过来看,这恰好暴露出这些男人的稚嫩和小肚鸡肠。
这些男人也认为女人是温柔、美丽的,不会背叛。正因为深信不疑,才会觉得某女性不成体统。如果他们率直地想:女人也和男人一样,一旦发生问题,也会掩盖事实,也会撒谎或欺骗他人。也就不会受到如此之大的触动而怒气冲天。
至今“恶男”的词义没有被固定,也许是因为男人一直显示对所有女人的和蔼,对A子、B子,对谁都示好,对谁都亲切。不像女性那样,具有锁定一个男性、阻止与其他男性深度交往的洁癖性。除去那些杀人越货的“恶男”之外,男人从本质上都有这个毛病,或称自尊心。
然而,男人袒护女人的这种自尊心,却能有效防止自己成为“恶男”。如果这样思考,男人被女人背叛或反之,不是谁不好,而是自作自受。
<h2>分手的美学</h2>
上次看一种周刊杂志,碰到《分手的美学》这个词。分手有没有美学呢?我对此并不清楚。只觉得反正要分手,希望美好地分手是人之常情。
究竟在分手之时,男人和女人哪一方更残酷呢?或者说,哪一方更干脆呢?我不得不绝对地判定女方优胜。
这并不是对自己的过去被甩泄愤。而是感到:越是客观冷静地看待男女分手,越是觉得女人的分手方式鲜明而具有男性气概。
男人总是装作体面地分手,实际上意志并不坚定,即使骂得痛快淋漓,发誓“再也不想看到你!”。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出现了那种吃了亏、误了事的感觉,对过往依恋不舍:那个女人,有些地方还不错!
然而,女人分手时可能会哭喊、吵闹,要自杀或者怎么样,但是一旦调整好情绪,找到新的恋情,就不再理睬以前的恋人。就是在路上遇见,不但不会打招呼,而且会昂首挺胸,投以轻蔑的目光。
女性到底为何那样冷酷无情地疏远过去的恋人呢?换作男人,即使与喜欢的女性分手了,要是在哪里见到,打招呼不用说,还可能体贴地询问:“最近挺好吗?”甚至约她去喝茶。如果得手,还会考虑再来一次。要说这是男人的多情,那就算了。男人这种和蔼和不坚决的态度,是男人之所以为男人的缘故,好像也可以归属为一种没有自信的男人性格。与此相比,女人则把界限区分得很好,似乎总会埋头于一个男人并能与之相爱一生。当然也有例外,但终归是例外。
因此,男女相恋,爱的密度是女人比较大。分手则相反,女人立马变得冷酷无情。可能因为这样的理由:只有正确、严格地区分界限,才能忠贞不贰地热恋下一个男人。无论怎样,女人的“喜欢”是绝对的,男人的“喜欢”则是相对的,是比较而言的。分手也以此为标准,女人的分手是真正和完整的,男人的分手则是余兴未尽的。
总之,男女一旦分手,女方跑到别的男人那边去了,即使男方万般恳求,也不会回心转意。在这个方面,女人与男人喜做空谈的浪漫派不同,是地地道道的现实派,如果光为自己打算,以后保持交往,就会碰钉子、出麻烦。
说着分手,仍有点忧心。到底有没有美好的分手呢?女性好像认可“喜欢才分手”这种构思,男性则不然。
经常有男人说得头头是道:“我是个不值得你爱的、没出息的男人。再交往下去,只会使你不幸,虽然都很难过,还是分手吧!”这么说,令人疑窦丛生。
如果只听说辞,好像男人自我否定,高度地评价对方,客观地提出分手。实际上是在绕着圈子谨慎地说反话。要是解析得稍微浅显易懂点,那就是在说“我讨厌你啦”。
这种男人生性怯懦并顾及自尊,很难对原先帮助过自己的女性面对面地说:“我讨厌你!”之所以选取不太残酷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只不过是害怕对方接受不了。
稍微冷静地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自尊心很强、很骄傲的男人,不会对自己非常喜欢的女人说自己不值得爱。假如知道自己不堪,从一开始就不会追求对方。恋爱或许是一场思想斗争,过于相信唯有自己能够使对方幸福,只是一种错觉。
奇怪的是,女性好像很享受这种抚慰的话语,认定:“他喜欢我,为了我的幸福而退出。”甚至有人为之陶醉。
常言说得好,任何事情都有长处和短处。女人对恋爱的向往和期待强于男人,只要分手美好,就能给予谅解,似乎有些天真,正好给花言巧语的男人们以可乘之机。
不管怎样,曾经以身相许而关系亲密的男女,要分手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为分手而去公寓,正欲提出来,却又缠绵在一起。觉得再在家里不合适,就到咖啡馆幽会。再次为分手见面,又去旅馆里了……很难像预先打算的那样顺利。
真正的分手,一般是在一方找到新的恋人,而对对方产生了厌恶情绪之后。如果不是这样,双方很难下定决心。要是男人说出“为了你的幸福!”“我不值得你爱!”等类似的话来,就应当说是已经发出了相当危险的信号。
<h2>婚礼的忧郁</h2>
新年伊始,我收到一个熟人寄来的结婚请柬,感到有些忧郁。
虽说是正月,写文章的职业没有停歇,自己一边喝着屠苏酒,一边慢慢地写。不一会儿,就有醉意了,完全不能再书写,净是搔脑袋。完稿会因此耽误时间。
为何在这样的正月匆匆忙忙地举办婚礼呢?正月是岁首,是图个吉利呢,还是现在不举行婚礼,不足月的婴儿就要降生了呢?猜不出真实的情况。犹豫来犹豫去,还是想着像往常那样,用老套的贺电方式应付一下。
我想对方会满怀好意地猜想:他大概很忙吧?不过说实话,我最讨厌参加婚礼。
虽说是婚礼,主要内容是婚宴,参加者听着媒人或来宾的祝词,总觉得有点芒刺在背的感觉,从而沉不住气。
我常常在这样的场合受到夸奖,觉得比较难为情。并非稳重地坐在那里就行,而是像出荨麻疹那样的全身发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应当说,媒人发言和来宾祝词都是虚伪的,称之为友人代表的致辞,往常故意逗人发笑,最近也有些让人讨厌了。
总觉得那里面充满了万事做作的、与人之本性迥异的赞扬、鼓励和恭维,如果正经地听,就觉得比国会论战更空虚、更无聊。
当然,男女结合,办个婚礼不行吗?要这么说,那就算了。我的感触是:比起勉强出席、坐在那儿出荨麻疹来,倒不如躺在家里睡觉更合乎人之常情。
之所以这样挑毛病,剖析一下自己的内心,可能是因为嫉妒迎娶漂亮妻子的年轻男性。如果新娘不是美女,心里就觉得平静一些。这可能就是很好的证据。这样的时候,我反而觉得新郎更可爱,而想去拥抱他。对此,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
可能新娘是美女,自己会任意地发挥不吉利的想象:娶那么刻薄的女人,早晚会倒霉的!如果煞有介事地说“祝你永远幸福!”这样的话,则是自己最大的享受。否则,花那么多钱,看这么无聊的演出,怎么也看不下去。
去参加他人的婚礼,浏览美丽的新娘,作为男人,并不太舒服。容易产生好像遗失了很多东西或犯了很多错误一样复杂的心情。
有时还有不可思议的想法,觉得自己不如娶了美丽新娘的男人,因为那个男人的形象显得十分高大。过了几年,突然见到那位当年的美女,已是一位完整妻子姿容的稳重太太,就觉得松了口气,很好!这样的感觉很是奇妙。
于是,就放下心来,并自我安慰:那家伙也娶了个极其普通的妻子!这么看,她不过如此,没什么了不起。
美丽的东西很难长久,不久就会褪色,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如此。话是这么说,为什么女人一结婚,姿容变得特别快呢?
世上的太太族变得聪明,我丝毫不感到嫉妒。而几乎所有的女人,结婚不几日就腰身变粗,臀部变大,曲线变丰盈,行为变懒散,并时常显露出焦躁的表情,让人看了心里感到难过和惋惜。
中年女性中尚存美丽的人,几乎都是些上班族或做非家务工作的人。看起来,在社会上工作的女性,确实要比专心做家务的主妇漂亮,或者说富有青春。这不仅是我,也是周围所有人的看法。这样,做家庭主妇者就需要勇气和力量。
女性姿色迅速衰减的原因是什么呢?据推测,是因为一旦结婚成为他人之妻,心情就会完全放松下来,失去精神上的紧张,对仪容的要求标准也会降低。
就像男人到了退休年龄闲居,马上就会显老一样;女人一旦结婚,心理安定,姿色就会衰减。对此思考一下,真是妙不可言。也许从根本上说,人是不能无所事事和无忧无虑的。
这么说,也许会有人借此自我辩白:“所以我才让老婆工作!”这样也就得了,好像妻子们总是被男人们盯着。
是心有不安仍选择妻子因工作而美丽呢,还是不管美丑只要妻子无忧无虑呢?无论怎样选择,男人的操劳都是不会停止的。
(1) 日本国有铁道动力车劳动组合的简称。(2) 日本著名歌手,生于1946年。(3) 日本著名演员、歌手,生于1941年12月。(4) 日本的书写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