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从广西玉林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功能材料专家吴以成(1 / 2)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284 字 26天前
🎁美女直播

院士出生地

吴以成院士,1946年11月5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玉林市地处桂东南,东邻粤港澳,南接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四周环山,中部高,向南北两面倾斜。

玉林古称“郁林”,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先秦属百越民族居住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

西汉元鼎六年置郁林郡。

自秦朝灵渠开通后,玉林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要地。

唐宋时是商贸重镇“岭南都会”,其行政建制历经变迁。

在隋唐时成为郁林州,明清时为郁林直隶州,1956年更名为玉林。

玉林是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如桂南采茶戏、玉林八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林人才辈出,如东汉名臣陆绩、唐代名臣李德裕等,还有语言大师王力先生以及党鸿辛、李京文等院士。

出生地解码

玉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当地重视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氛围,可能对吴以成院士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玉林的文化传统中包含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的推崇,这种文化环境也许激发了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显示出生地的教育资源对他的早期成长起决定性作用,但当地的学校教育和老师的启蒙引导,是吴以成院士学术之路的起点。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玉林的基础教育体系为他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如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为他日后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奠定了根基。

玉林人具有坚韧、勤奋等地域性格特点。

这种性格可能在吴以成院士身上有所体现,在科研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实验难题和长期的研究困境,坚韧不拔的意志使他能够持之以恒地钻研。

玉林人的勤奋的品质,也有助于他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不断积累知识,进行艰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4. 家庭及地方观念的激励

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子女成才的期望,是许多优秀人才成长的重要动力。

同时,作为家乡的杰出代表,为家乡争光的意识,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吴以成院士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取,以实现更高的成就。

院士求学之路

1964年—1969年,吴以成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9年—1981年,吴以成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2年—1986年,吴以成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吴以成院士本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地球化学专业。

地球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地质学和化学等多个领域。

这一阶段的学习为他提供了宽广的知识视野,使他能够理解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

这种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对他后来研究晶体材料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帮助。

因为晶体材料的生长环境等因素与地球化学中的一些原理可能相互关联,例如对矿物晶体的认识,可以启发他对人工合成晶体生长环境的思考。

在中国科技大学的本科学习过程中,他接受了系统的科学教育,学会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对于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为他后续在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中准确把握问题、设计实验和解读数据等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硕士阶段,吴以成院士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专业。

这一阶段他的研究方向更加聚焦,无机化学的学习使他深入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这对于他在晶体材料领域的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深化阶段。

因为许多功能晶体材料都属于无机化合物范畴,如非线性光学晶体。

对无机化合物性质的深入理解,为他后来探索晶体材料的光学等物理性质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硕士期间,他通过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接触到更高级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训练提升了他在化学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能够在实验室环境中更好地探索物质的化学本质,为他博士阶段及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吴以成院士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攻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之一,在结构化学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和优秀的学术传统。

在这里,他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研成果和多元化的学术思想,拓宽了他的科研视野。

这种跨机构的学习经历使他能够吸收不同科研环境的优势,为他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思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习,使他站在了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物理化学研究化学体系的物理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的学习促使他将无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与物理化学的原理相结合,探索晶体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前沿领域的探索,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新思维,为他在晶体材料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对他最终成为院士并在相关领域取得卓越成就有着深远的影响。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1979年,吴以成担任贵阳耐火材料厂工程师。

1981年—1999年,吴以成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00年,吴以成担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