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任其龙院士,1959年1月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
东阳现为浙江省辖的一个县级市,由金华市代管,地处浙江省中部,东北毗连新昌县,东、东南与磐安县相邻,南、西南与永康市接壤,西、西北与义乌市相连,北与诸暨市毗邻,东北与嵊州市为邻。
东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东阳繁衍生息,商周时期有先民活动痕迹。
秦汉时设县,东汉献帝兴平二年称吴宁县,三国吴宝鼎元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唐垂拱二年,废吴宁县,故地置东阳县。
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东阳撤县建市。
东阳人文底蕴深厚,被誉为“百工之乡”,是中国四大名雕之一的东阳木雕的发源地。
此外,东阳竹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阳是“建筑之乡”,早在宋代,东阳木雕就成为皇家御用品之一。
明清两代,东阳工匠建造了许多宫殿庙宇、园林楼阁等宏伟建筑。
如今在东阳城乡各地,仍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落。
东阳人才辈出,如宋代着名理学家吕祖谦,他所创立的婺学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称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学术发展影响深远。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创作的《牡丹亭》等作品流传至今。
明代书画家赵左,其绘画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备受赞誉。
宋濂是元末明初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出生地解码
任其龙院士出生于浙江东阳,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阳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三乡一城”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重视教育,崇尚知识,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任其龙院士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东阳是着名的“百工之乡”,东阳木雕、竹编等传统技艺闻名遐迩。
这些传统技艺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的精神,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任其龙院士,使他在科研工作中也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
对他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起到了推动作用。
东阳人才辈出,众多杰出人物从这里走出。
他们的事迹和成就为家乡的后辈们树立了榜样。
任其龙院士可能受到了这些榜样的激励,立志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优异成绩,为家乡和社会争光。
这种榜样的力量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追求,最终成为院士。
东阳所在的浙江省经济发达,科研资源丰富。
当地政府和社会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与投入,为任其龙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院士求学之路
1978年—1982年,任其龙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高分子化工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任其龙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1998年,任其龙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任其龙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任其龙在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高分子化工专业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化学工程基础。
本科阶段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让他掌握了高分子化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之后在化学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习,进一步深化了他在化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
使他对该领域的复杂理论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储备。
在任其龙硕士学习以及的博士学习过程中,他参与了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敏锐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这些能力对他成为院士至关重要。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在求学期间,任其龙院士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与优秀的学者和同学交流互动。
这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
同时,导师的悉心指导和言传身教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导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还引导他树立了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和治学态度。
任其龙院士用了8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业,这期间必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长时间的学习和科研经历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使他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科研难题时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这种品质是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成为院士所必备的素质。
院士从业之路
1982年—1995年,任其龙担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讲师。
1992年10月—1993年10月,在日本大阪大学蛋白质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95年以后,任其龙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院长。
2018年,任其龙担任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
2019年11月,任其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