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主母允诺,彼等愿降便降,公子与主母等自可投入袁公麾下。”
“如此袁公与曹公友善,必不苛责其家小,这般将养几年,待得诸位公子成年。”
“来日自可凭几之力供养老小,不须寄人篱下,如此岂不必听之任之更好?”
曹丕听此,不由一阵暗想,相比投刘备来说,显然投靠袁绍更符合他家的利益。
毕竟袁绍和曹操虽然一阵大战,可终究二人乃是旧时好友,肯定会好生对待他们。
而刘备从始至终都只是外人,他连见都没见过,谁知道又会如何对待他们这些旧患?
思虑之间,他便想通了其中道理,便对杨修言道:“德祖兄自去,此事我自会告知母亲!”
杨修得到肯定答复之后,自是大喜,点头应诺而去,曹丕则是回到府内思虑。
他想,这件事说小不小,说大不大,若是他单独前去,丁氏必然不允,须得他母亲出面。
由是思考之后,他便招来曹植商议,兄弟俩一合计,又来寻到卞氏一阵劝解。
卞氏见得二子担心,连忙规劝,言说夏侯惇等人不会亏待自己等人,可曹丕却道:
“行与不行,皆是一语,母亲但去对大母说说,若是大母不怨,孩儿也不强求。”
卞氏本来也是个贤惠妇人,但也架不住儿女央求,便来寻到了丁氏言说其意。
不料她不说还好,她一说,丁氏便是勃然大怒,指着卞氏即大声呵斥道:
“妇人之见,何以如此不智,夫君这般安排,必有其意,岂是汝等能插手?”
“即便夫君有失,难道荀文若、郭奉孝等会不知,莫非汝一妇人,还能比满朝文武不成?”
卞氏被她一阵呵斥,即羞愧而出,心想也这个道理,别人会害她们,难道曹操会害他们不成?
既然曹操都决定要她们投降刘备,都就代表曹操已经想过了身后之事,她们又在担心什么!
想清楚后,卞氏又回到了内院,寻来了曹丕等人一阵呵斥,让其回府内反思,再不准提。
曹丕见劝说无果,也知道丁氏不会再改,索性偃旗息鼓,不再其这等心思。
而他这边消了心思,杨修那边却还不知,自回府内,便即等待消息,不料却听人来报道袁绍使者已至。
杨修听此,心道乃天助他行事,令人传书驿馆通风报信,言说城内议定要投刘备,若要成事,须劝说丁氏。
荀谌入城之前,本以为此番说服曹军轻而易举,因为他觉得曹操和刘备乃是死仇,而袁绍和曹操是之前的盟友。
所以无论怎么说,夏侯惇这边投降的优先级都是袁绍,只需要防备曹军余党死守城池即可。
结果一入城内,便有人告诉他夏侯惇已经决定投降刘备,这让他应该如何成事?
虽说他并不知道这传信之人的身份,但按照他的想法,对方应该没有理由骗他。
既然说是夏侯惇要投降刘备,那这条消息多半没有错误,他必须尝试阻止一番。
是夜,他苦思一夜,想到了一个对策,及此次日见到夏侯惇,见其不降,便直言道:
“今吾闻曹公子嗣尚在,便是诸公子年少,亦有夫人在此,公何独断,不问夫人之意?”
若是荀谌提起其他理由,夏侯惇自然不会动摇,可他提起曹操遗孤,夏侯惇便是一阵犹豫。
因为丁氏乃是曹操正妻,于情于理他都需要前往告知此事,而此次他恰好没有问过丁氏的意见。
由此他便先让荀谌返回休息,又径直朝着司空府行来,见得丁氏,又说了一遍诸事。
然则丁氏一听,便又恼怒道:“夫君既是委以将军大事,将军便可便宜行事,何必又问妇道人家之意。”
“今日卞氏才来言说此事,将军又来言说,莫非诸位皆以枉顾夫君之令,而重妇人之见?”
说起丁氏其人,绝对是汉末烈女之一,在原本历程中因为曹昂之死,她便直接和曹操决裂。
而在这条时间线上,由于没有和曹操决裂,所以她便觉得一切都该以曹操遗令为准。
现在众人不顾曹操遗令都来提出建议,在她看来对曹氏并不是好事,毕竟曹操之意是让曹氏淡出朝局,她绝不能再让众人牵扯其中。
他这么一说罢,夏侯惇亦是羞愧,急忙告罪而去,可回到府中之后,夏侯惇便觉事情不对。
因是荀谌前来让他求告丁氏便罢,卞氏应该没理由特地前去求告才是,两者之间必有联系。
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意味着城内存在着袁绍内应,随时可能造成危害。
且这个内应可以直通曹操府内,是个巨大隐患,思虑之后,他便将荀彧、郭嘉等人招来商议。
众人一听,皆是一惊,随之郭嘉即道:“昨日议事之时,我见杨德祖似有异状,此人与曹公诸子交好,必是此人进得谗言。”
“可去询问府内下人,若是杨德祖昨日曾往府中,即可知是否此人意图通敌!”
夏侯惇闻之,又去遣人闻之,结果便得到回信,言说确实是杨修入府内劝之。
夏侯惇见状自是勃然大怒,当即便要带人去捉拿杨修问罪,可荀彧见此却道:
“杨修四世三公,不可轻易捉之,既然此人已通袁绍,不妨先行假意应之,赚袁绍入城,先败一阵。”
“如此,若是其人再劝,便可依罪下狱,若是他不劝,则可听之任之,无须再虑。”
夏侯惇一想,现在他们若要投靠刘备,那早晚都要和袁绍为敌,既是如此,索性先诈降一阵,也可方便以后行事。
想了片刻,他就依照荀彧之计,招来了荀谌,言说诸事,表示愿意投降袁绍,可请袁绍前来受降。
荀谌闻言,不疑有他,即返回袁绍军中言说此事,并献上夏侯惇所书投降书与印信。
袁绍闻之大喜,受了降书,便领军直接朝着长安行来,至于城外,见得文武百官,便即兵马入城。
结果才到半道,忽见城内“百姓”纷纷提出刀兵,朝着众人掩杀而来,袁绍大惊问道:“尔等降之不诚,为何又使兵马在此?”
夏侯惇闻言便提着长枪,策马朝着袁绍奔来,嘴里大呼道:“我等乃汉臣,岂可降汉贼!”
随着他一声令下,四处兵马杀出,袁绍见之躲避不急,幸得高览上前死死挡住,让袁绍得以出城。
夏侯惇见袁绍逃遁,自是大怒,便令麾下兵马围住高览,又率兵马率军杀出,袁绍兵马未有防备,顿时大败而归。
是役,袁绍大将高览战死城内,袁绍损兵折将数千之多,又即退回营内大骂荀谌。
及至次日,其人恼怒夏侯惇欺诈,索性不再犹豫,率领兵马联合马腾韩遂,猛攻长安城。
一连两日皆无法攻克,而就在这时,东边却传来了一个消息,言说关羽突袭河内,已至河东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