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世纪做见证(1 / 1)

🎁美女直播

等为身份证而来的人潮消退之后,桑德的照相馆生意才恢复到正常的节拍。他开始感受到德国战后新兴艺术潮流的冲击,也结识了同年代优秀的文学艺术家,成为现代艺术萌芽期的热情支持者。他与画家斯威特结为终生好友。

斯威特努力劝服桑德放弃有油画味道的凹凸布纹放大纸和放大之后的上脂处理,以摆脱模仿绘画的趣味。桑德接受好友的建议,开始试验新的放大方法,用最简单的平光照相机,把底片原有的细节一一再现,没有原先模糊化的浪漫效果。这样一来,他作品中的人物脸孔能更确切地反映出人物的真实性格。

从此桑德信心大增,着手另一项更庞大的计划,以“20世纪的人”为主题,进行系列性的摄影创作。

不幸的是,20世纪30年代桑德的儿子艾力克因为活跃于社会主义及反纳粹政府的活动而被捕入狱,并于1944年死于集中营。纳粹党人开始搜索市面上《时代的脸孔》一书及作者家中的底片,并将之烧毁。

这场风暴逼使桑德躲在威斯特沃,他的一些底片也因存放在乡下而保留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试着将底片理出脉络来,然而大半不是损坏就是彻底毁掉了。因此,《20世纪的人》这本巨著始终未能出版,只在他的专集中以小单元的形式出现。

尽管这样,桑德仍旧是20世纪的见证者。评论家赫兹这么写着:

桑德成为魏玛共和国的编年史,横跨威廉大帝的没落和希特勒的升起。那段日子的德国在矛盾的激情中沸腾,是一块梦想和梦魇、希望和堕落交替出现的土地。令人兴奋的早期政治自由气氛,慢慢地转变成极权带来的厄运。桑德平静地观看,他的相机不带热情地追寻德国人的心路历程……当我们在那失去的岁月搜寻那些脸孔时,我们惊愕地看到自己的反射。

冷静和诚实正是桑德洞察力的主要因素,他从不去捏造对象,他所努力的就是:要使自己的同胞能在脸孔上焕发出民族的血缘,而不去故意使别人看起来有特别的意识形态。

他曾对孙子吉尔德——一位摄影家及艺术馆长这么表示:

我从不让一个人看起来不好,他们自己表现出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

No.3 青年学生,1926

No.4 民主党议员,1928

No.5 面包师傅,1928

No.6 男高音,1928

我们可以说,桑德把对别人的尊敬,视为自己的最重要原则——诚实。唯有如此,这些人物才会呈现出人类相同的品质,才会是整个时代的脸孔。

August Sander,扛砖工,1928

August Sander,失业者,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