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有救。”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吩咐继续输血输液,并决定亲自在旁边守护。
她的嘴唇开始渐渐恢复血色,脉搏也更加清晰起来。
“好啊,这下子有希望了!”
我轻声自语,像在给她加油。又观察一会儿,我才走出手术室。这时她的丈夫又上前询问:
“医生,还有希望吗?”
他的语气显然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了。
“嗯,可能有救。”
“真的吗?”
他好像无法相信,追问道:
“刚才您说没救了,我都已经通知亲戚们了。”
确实,直至刚才我还认为已经没救了。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不起……”
手术成功了反而道歉,听起来有些于理不通,但我却感到非常满足。
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
不过,这种情况怎么会在现实中发生呢?
我仍然无法相信,脑海里再一次浮现出学生时代学过的医学原理。
它的内容清晰明确:“人体的全部血液占体重的十二分之一,流失三分之一会导致死亡。”
事实上,我曾见过的外伤致死的案例中,几乎都是失血三分之一左右不治而亡的。
然而,现在躺在手术室里的这位女病人,她流失的血液岂止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估计已经将近二分之一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告诉她丈夫“放弃吧”。
然而,她却得救了。究竟是为什么?
我开始对医学,不,应该是对人体感到不可理解了。
闲话少叙,病人确实在逐渐恢复,一小时后意识也恢复了,并且能够低声呻吟“好疼啊”。
“没事,不会疼了。”
我给她的点滴中加了止痛药,又号了号脉。
然后就是等待妇产科的医生明天回来了。在此之前,只要能想办法维持基础状态,她就应该能苏醒过来。我又一次检查了她的身体状况,然后等妇产科医生回来。
非如教科书所言
第二天,妇产科医生回到医院后,我立刻带他看了女患者,并详细介绍了给她做手术的经过。
妇产科医生比我早七届,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所以很快掌握了整体情况。
“你很努力,辛苦啦!”
由于受到表扬,我很高兴,又请教他说:
“说实话,真没想到还能救过来。”
虽然没有准确地测量病人的失血量,但是从整个手术过程来看,的确不止全部血液的三分之一,应该流失了将近二分之一。
“我还以为彻底没救了。”
妇产科医生轻轻摇了摇头说:
“教科书上确实写着人流失身体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死亡。不过,这只是说的男性。”
“啊……”
看我一脸茫然的样子,他补充说:
“女性不一样。女性失血三分之一以上仍然有可能救活。”
怎么可能呢?我依然难以理解。
他接着解释说:“总而言之,女性更能忍耐出血。具体数字说不清楚,不过出血再多也可能有救。所以,女性出再多的血也不能轻言放弃。”
我再一次惊呆了。
果真如他所言的话,也就意味着男人只要流失全部血量的三分之一,就会像教科书上说的一样毫无例外地死亡。
而女性却不限于此,即使有时候失血超过三分之一,也依然存在获救的可能。
这也就意味着,男人被涵盖在教科书限定的范围内,而女性却不受束缚。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呢?
此时最容易想到的理由就是女性所具有的生育子女的能力。
女性能够妊娠生子,因此她们的身体结构天生强于男人,当然也比男人更能忍耐出血。
这当然是所有女性都希望的结果,但更是造物主只赋予女性的先天能力。
不过,想到男人们只能按照教科书所云,失血超过全部血液三分之一就会死亡,又不禁为男人们的“守规矩”和脆弱而感慨万千。
自从知道这些以后,有段时间每看到一个男人,我心里都会浮出一个念头:“出血三分之一就会死亡的人啊!”同时会莫名地产生一种亲切感。
而看到一个女性时冒出的念头则是:“教科书的例外,出血三分之一也可能得救的复杂女人啊!”
与外貌无关
看到这里,想必对“男女谁更能忍耐出血”这个问题已经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答案显然是女性更强。
而且我们男性就是因此才能够健康地出生和成长。
我再一次深深体味到绝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体格单薄纤弱,女性却绝不弱小。
实际上,在雄别煤矿遇到的那位女患者以后完全恢复了健康,并且生了一个孩子,现在住在面对鄂霍茨克海的纹别。今年还给我发了印有跟孩子一起合影的贺年片,并且邀请我到那里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