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张耀所率领的部队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乌鲁木齐附近地区。
左宗棠深思熟虑之后,下达命令让陈玉龙所部继续坚守哈密到奇台这一条防线,一定要确保后方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左宗棠还特别指示刘锦棠,告诉他在作战的时候必须要抓住关键之处,要懂得从敌人的要害部位下手。
只要能够率先夺取古牧地以及红庙这两个地方,那么乌鲁木齐就会像放在口袋里的东西一样,轻而易举就能拿下。
时间转眼来到1872年8月12日,革命军如疾风骤雨般迅速逼近了古牧地,并按照计划分别在城东以及东北地区安营扎寨。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阿古柏派遣前往北疆的数千名精锐骑兵就从红庙疾驰而来增援。而此时,古牧地的守军早已有所准备,他们在城东以及东北方向的山地之上构筑起坚固的堡垒,大大增强了外围的防御力量。
面对这样的局势,刘锦棠当机立断做出决策,他认为应该首先扫清敌军在外围设置的障碍,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坚不可摧的城池。
于是,他立刻下令让黄万鹏等人带领着骑兵队伍火速赶赴山前密切监视敌人的一举一动;又命令步兵团兵分两路,一路去攻占山上的堡垒,另一路则进攻南关;最后,还安排炮兵团抓紧时间建造临时性的炮台,以便与步兵相互配合,对据守在山垒和南关的敌军展开猛烈的炮击。
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响,激烈的战斗正式拉开帷幕!革命军的步骑兵如猛虎下山一般,在强大的炮兵火力支援下,以排山倒海之势勇猛冲入敌阵。他们士气高昂,锐不可当,手中的武器闪烁着寒光,喊杀声响彻云霄。
转眼间,革命军就成功地攻占了山垒和南关这两个重要据点,一举扫清了古牧地外围的敌军势力。然而,狡猾的守敌见势不妙,纷纷退缩进城中,企图负隅顽抗。与此同时,阿古柏派遣前来增援的大批骑兵眼见战局不利,竟然惊慌失措地向南仓皇逃窜而去。
刘锦棠将军和金顺大人身先士卒,亲自策马驰骋于古牧地四周,仔细观察敌情。经过一番侦察,他们深知城内敌人守备森严,如果想要攻克此城,唯有采取强攻之策。于是,刘锦棠果断下令让各营将士从四面八方严密包围敌人,不给敌人丝毫喘息之机。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8月15日这天,历经艰苦施工,炮台全部顺利竣工。刘锦棠立即命令英勇善战的团长谭拔萃率领营长庄伟等人操纵威力巨大的开花大炮,朝着东北面城墙猛烈开火。只听得一声声巨响,炮弹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伴随着滚滚浓烟和碎石四溅,坚固的城墙瞬间被炸出一个巨大的缺口。随后,炮兵们继续瞄准这个缺口,持续不断地发起轰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两天后的8月17日黎明时分,天色还未完全放亮,但战场上已经弥漫着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氛。此时,炮兵再次发威,一阵惊天动地的炮击之后,南门也被成功轰开。早已等候多时的后续部队见状,立刻如潮水般汹涌而入,他们迅速拿起工具挖土填沟,以便后续大部队能够顺利推进。进入城中后,革命军与负隅顽抗的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巷战。
就在战况胶着之际,张耀所部也从城东北方向攻入城中。两支队伍如同两把利剑,相互呼应,紧密配合,对敌人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原本还妄图垂死挣扎的守敌,在革命军如此凌厉的攻势面前彻底崩溃。经过一番惨烈厮杀,大部分守敌都被歼灭殆尽,只有极少数侥幸从缺口逃脱之人,也未能逃过我军精心布置的埋伏,最终难逃一死。
这场激战过后,守城的头目王治、金中万以及阿古柏部下多名将领均被击毙。革命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古牧地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革命军经过一番激烈鏖战后,终于成功攻克了古牧地这座战略要冲。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意外缴获了王治和金中万写给乌鲁木齐的一封求救信。这封信仿佛是一把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让革命军对敌方的虚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只见那封求救信上写道:“乌城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城中的精锐士兵已经全部被派遣至此支援,导致城内防务空虚。而南疆的援兵——阿古柏军无法迅速抵达增援。诸位可以据城坚守,但如果实在难以抵挡,不妨撤回乌城,集中力量共同防守。”
刘锦棠在得到这份至关重要的情报后,他目光如炬,思维敏捷地分析着当前局势。没有丝毫犹豫,他果断做出决策,决心抓住这个难得的战机,趁敌人防御薄弱之际,长驱直入。于是,他留下两个营的兵力镇守古牧地,以防敌军反扑,自己则亲率主力大军马不停蹄地于8月18日黎明时分向着乌鲁木齐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