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精锐部队的任务是迅速追上叛军,阻止他们继续逃窜。
同时,罗长祜和余虎恩则负责督率后队的各营,他们要在行军途中掘地寻粮,筹集足够的粮资,以便后续部队能够迅速跟进。
湘军众将经过一日的疾驰,终于抵达了名为达雅尔的村庄。
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中一紧,村堡上升起的狼烟滚滚,火光映照着天空,一片战争的疮痍。
他们迅速询问了当地的难民,得知马明已经离开三天,这个消息让刘锦棠心中大喜,因为他们终于追上了叛军的踪迹。
两昼夜的疾驰,湘军奔袭了三百里,最终追至洋萨尔。
在那里,他们望见了叛军断后的大将余龙。
为了阻止革命军的追击,余龙在村寨内修筑了三座坚固的堡垒,每座堡垒高数丈,宽十多丈,固若金汤。
尽管刘锦棠没有携带攻城的重火炮,但他并未因此感到慌张。
经过冷静的分析,他决定集中所有力量,攻打一点,给叛军以迎头痛击。
刘锦棠挑选出了三百名湘军精锐老兵作为先锋,他指着那座最高、人数最多的堡垒对众人说道:“这个地方我亲自攻打,其余的几个你们随便挑。”
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士兵。
这三百名精锐老兵,都是经过多次战火洗礼的战士,他们跟随刘锦棠,早已习惯了在逆境中寻找胜利的契机。
刘锦棠的亲自指挥,更是让他们士气大振,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在刘锦棠的带领下,湘军开始了对堡垒的攻击准备。
战斗的号角在夜色中响起,刘锦棠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朝着那座巍峨的高垒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叛军还在考虑如何布防才能有效阻击清军,同时尽量减少己方的损失时,却见对面革命军营中突然杀出一队人马,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刺敌人的心脏。
为首的青年将军刘锦棠,手提长枪,英姿勃发,他那爽朗的笑容和眉宇间透露出的不凡英气,展现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勇猛。
他高声呼喊着,激励着身后的士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直扑向敌人的堡垒。
‘‘杀!’’
‘‘冲!’’
叛军还未完全反应过来,刘锦棠率领的这支精锐人马已经如同旋风般迅速接近了高垒之下。
他们的速度之快,动作之猛,让叛军措手不及。
在夜色的掩护下,刘锦棠的队伍仿佛从天而降,给叛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堡垒上的叛军惊慌失措,他们匆忙点燃火把,投掷石块,试图阻止这支勇猛的革命军。
箭矢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但刘锦棠和他的士兵们却如同穿梭在刀尖上的舞者,巧妙地躲避着致命的攻击。
他们用盾牌挡开箭雨,用长枪挑落落石,一步步逼近堡垒。
在接近堡垒的过程中,刘锦棠的一位亲信副将不慎被一支流矢射中,但他咬牙拔出箭矢,鲜血染红了战袍,却依然坚定地跟随在刘锦棠的身后。
这一幕激励了所有士兵,他们发出震天的呐喊,士气高涨。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