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卷轴被小心翼翼拉开,很多字迹已经模糊辨认不清。
但收藏家们还是能从寥寥几个字里,仔细辨认诵读。
“凡制敕宣行……朕……俾……”
“……御笔。”
圣旨内容是退回贡品。
这就足够让人惊诧。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圣旨不少,但退回贡品的圣旨,还是头一回见到。
这退回贡品的圣旨,又怎么会出现在闽粤人家,放在供奉妈祖神像的柜中?
萧白悠悠道。
“流传到现在的古董,多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以真实身份进入民间,交给当时的权贵代为保管。但在60年代非常动,乱,保管人都下落不明,谁还敢藏文物,家被砸的都不剩。仅剩的文物被运到香,江。”
“第二种就是文物经过伪装,哪怕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认识。”
“第三种是八国撤离没来得及带走的文物,之后又被外国收藏家花极低的价格便宜收走。”
这三种情况,之前萧白在直播间解释过。粉丝们听过就过去了。
但是,现在萧白再度提出来,圣旨出现在海外,还是海外闽粤人家保存的佛龛中,让人心中越发悸动。
粉丝们眼神复杂。
“或许,退回圣旨的贡品也不可能在当时出现在闽粤。”
“应该是八国撤离,还没来得及带走,后来被老外低价买走。”
“迪拜旧物市场众多,这家闽粤人家又收藏了山水四条屏,应该也是收藏爱好者,这才在海外旧货市场将圣旨买了回来。”
“没想到啊……”
“但这户人家后来去哪了?”
“主播买房的时候,对接人是一个迪拜当地人,也没有混血,或许是这家房主的远方亲戚。”
“闽粤的房东没有留后啊。可惜了……”
“难怪他们收藏的东方藏品,不为人知,都被留在老房子中,当作旧物被处理掉。”
网友们心里十分复杂。
国人远处海外,在海外收购到流落在海外的圣旨。
他们后人或许在迪拜当地结婚成家,但没有留后。所以房子和财产都由迪拜当地亲戚继承,这才把这么珍贵的典藏保留了下来,当作废弃物处理。
经过十几年,无人过问,无人识。
白兵叹了口气。
“当年八国撤离真的留下很多民间搜刮来的古董,又被洋人1块大洋买走。”
这些失散在海外的古董,如同无家可归的孩子,苦苦盼望归家。
气氛有些压抑。
知名收藏家约旦夫妇奇怪道。
“但这圣旨,为什么是退回贡品?”
所有人思绪再度集中在卷轴上。
就连斯莱德首席都疑惑道。
“东方圣旨各朝各代都有严格的制定话术。”
“如同明太祖自称法天道、承天命,所以明代圣旨以‘奉天承运’开头,以‘咸使闻知’结尾。”
“奉天承运大明天子宝,字样等等,都认为明朝政权的统治出自天意。”
“而这份圣旨用的是敕,朕,俾。”
以敕,朕,俾开头,以“御笔”结尾。
恪守圣旨格式的落笔顺序,让收藏家们恍然大悟。
“是唐代圣旨!”
唐朝。
只有唐朝的圣旨,才会有如此标准的格式。
但更多粉丝困惑。
“唐代?不是万国来朝的盛唐么?”
“盛唐接贡品接到手软都来不及,怎么会有退回贡品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