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张惟深把主要精力对付活动于甘州的一部回鹘,所以西州部回鹘乘势坐大,并于乾符三年(公元 876年)攻下了西州。西州是归义军的西部屏障,西州的丢失对归义军来说是个重大的打击,张议潮时代曾经西进西域的战略目标彻底泡汤。
张淮深能力并不差,不过要论及威望,终究不如他的叔父张议潮。张议潮虽然把归义军事务尽付于张淮深,但在归义军统治高层内部,张淮深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固。总有些人暗中踢上张淮深几脚,东拉西扯弹棉花的事情也少不了,比如沙州刺史索勋、押衙马通达,以及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等人,尤其是张淮鼎,他父亲打下了江山,凭白给了堂兄,他岂会甘心臣服?张淮深的日子过的很不开心。
更要命的是,张淮深虽然主政归义军,但一直没有得到唐朝中央政府的正式承认,说到底只是个代理节度使。有了这个缺陷,张淮深的政敌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张淮深进行攻击,张淮深很是被动。归义军在不停的内耗中实力大减,不仅西州被西州回鹘夺去,就是甘州和凉州这样的大镇也成了甘州部回鹘的下酒菜,归义军地盘越来越小。
张淮深屡次向唐朝请求正式任命,做代理节度使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各项工作都难以完全展开。可惜唐僖宗并不做此想,至于归义军如何对抗回鹘,他老人家不过问的,他管你“河洛腥膻无际”?他只考虑如何控制归义军,不能让归义军象关中藩镇那样割据一方,并与和中央政府对抗。对于张淮深的请求,唐僖宗就一个字“拖”,唐朝的关东地区已经彻底失控,不能再给自己添一个敌人,不然东西受制,唐僖宗别想过安生日子了。
唐文德元年(公元 888年)三月,唐僖宗李儇病死,皇弟寿王李晔继位。李晔和兄皇帝昏头昏脑不同,他不甘心这样窝囊的活着,想有所做为。同年十月,唐昭宗正式下达了对张淮深的任命,拜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苦熬了近二十年,终于修成了正果,不过张淮深已经没几天好活了。归义军统治高层内部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河西这个大火药桶即将爆发。
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 890年),归义军发生重大军事政变,沙州刺史索勋率兵突袭张淮深。张淮深虽然知道索勋等人和自己不和,但也绝难料到索勋居然敢对他下此重手。因事前无备,张淮深及妻并六子尽被索勋杀害,年五十九岁。
张氏政权立足河西四十多年,根基深厚,索勋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此手段,难道他不怕事败诛夷九族?索勋发动政变杀张淮深,其中嫌疑最大的非张议潮的儿子张淮鼎无与。张淮鼎从来不甘心父亲打下了江山凭白传给了堂兄,从利益角度来分析,张淮鼎无论如何都难以洗脱嫌疑。
张淮深死后,唯一有资格继承位子的也只有张淮鼎,索勋等人拥立张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张准鼎大摇大摆的做起了河西王,不过他的寿命太短,仅仅做了不到三年就到地下见堂兄张淮深去了。
唐大顺三年(公元 892年),张淮鼎得病不起,死前拽来功臣索勋托孤,把幼子张承奉交给了索勋,请他做回诸葛亮,以河西大业为重。索勋既然敢杀张淮深,也从没把张承奉这个小娃娃放在眼里。张淮鼎刚咽气,索勋就把张淮鼎的托孤丢到了脑后,不仅没做“诸葛亮”,反而提前做了回“赵匡胤”。索勋不久后废掉张承奉,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
不过索勋也没真正做成“赵匡胤”,建立起自己千秋万代的家业。赵匡胤之所以能顺风顺水的灭掉柴氏,主要还是因为柴氏中没有成年且有能力的宗室,要是柴家中有一个象石重贵那样的人物,赵匡胤也别想假模假样的“禅让”得国。归义军就不同,由于张氏在河西的威望甚高,加上张氏的宗族势力在河西仍然很强大,他们没几个愿服索勋的:张家的再没人,也绝轮不到你姓索的吃肉喝汤!
唐乾宁元年(公元 894年),张议潮之女、河西大族李明振的老婆张氏暗中联系不满索勋的军政各界人物,再次发动兵变,做掉了索勋,重新迎还张承奉为归义军主。不过李家的都不傻,自己好不容易夺来的权力,不可能轻易送给张承奉,只是请出张承奉扛大旗而已,归义军大权尽归李氏。
三
张氏虽然是老主子张议潮的千金,但封建时代讲究男尊女卑,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她再有能力,也是李家的人。河西地区的一些人士又再次上演夺宫好戏,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张承奉在这些人的支持,打倒了李氏,重新夺取政权,并于四年后受唐朝封为归义军节度使。
东晋十六国时前凉本是西州大国,经过几十年残酷的宫廷斗争,国势大衰,最终为前秦所灭。归义军的张氏政权没有避免重蹈覆辙,短短五六年间,河西竟然发生了四次政变,今天你杀我,明天我杀他,闹来闹去,把好端端雄据西封的大藩弄的只剩下了沙州和瓜州,张承奉只好窝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
张承奉虽然在这几年饱受政变惊吓,能力一般,野心却不小。他祖父张议潮和叔父张淮深虽然都占据大片沃土也只是称节度,张承奉却想当皇帝。反正唐朝早就名存实亡了,唐朝除了能给自己一个空头名份,什么也捞不到了,不如自立。
唐天祐三年(公元 906年),张承奉在狗腿子们的劝进下,自建西汉金山国,称白衣天子。虽然张承奉有些不自量力,但还好他一直没忘记自己的民族属性,“西汉”一称明确表明了自己建立的是汉族政权。
此时的中原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梁王朱温废掉名不副实的唐哀帝李柷,自建大梁朝。河东李克用、淮南杨渥、两川王建举亡唐之旗,继续和朱温抗衡,其他的多向朱温称藩。天下已是大乱,混沌之极,让人看不到一丝光明。
河西的形势一如中原那般混乱,西汉金山国西有西州回鹘,东有甘州回鹘,南有吐蕃,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再不复张议潮时代那样强盛气象。甘州回鹘不愿看到河西汉族政权的复苏,经常发动军事行动,打击归义军的实力。西汉金山国只有瓜、沙,地寡兵少,对抗甘州回鹘非常吃力。张承奉刚开始还能挺得住,但因实力有限,力渐不敌。
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甘州回鹘大举进犯归义军,连战连捷,张承奉吃打不过,只好向回鹘请和。俗话说“能战方能言和”,一边倒的形势下,所谓“请和”不过是投降的另一个变种。甘州回鹘同意请和,但条件是张承奉取消 “西汉金山国”,并事甘州回鹘可汗为父。张承奉活命要紧,只好自降国格人格,屈膝认父,降西汉金山国为敦煌国。
张承奉没骨气,不等于河西汉人都象他那样,瓜沙人无不对张承奉的屈膝义愤填膺。张承奉的威望降到了谷底,没人再陪他玩了,瓜沙地区的权力渐渐被张议潮的外孙曹议金所夺。张承奉经常受夹板气,勉强撑了三年,梁乾化四年(公元 914年),张承奉病死。归义军文武不再寻求张氏子孙,直接拥立曹议金,曹议金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曹议金废去了敦煌国的名号,仍称归义军。
摆在曹议金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归义军如何在甘州回鹘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生存,为了避免战争,曹议金采取外交为上的战略,请与甘州回鹘和亲。甘州回鹘英义可汗药葛罗仁美也知道一时半会拿不下瓜沙,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议金,不过他也不吃亏,随后药葛罗仁美也娶了曹议金的女儿,双方结成真正的亲家,互为翁婿。
曹议金摆平了甘州回鹘后,于梁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遣使入汴,与梁朝取得联系,受封册封。曹议金知道中原政权是正统,不管姓李姓朱,挂个名好办事。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底,晋王李存勖攻入汴梁,灭亡梁朝。曹议金立刻转投李存勖,当然这不是无条件,李存勖晓得事,封曹议金为归义军节度使。
在曹议金正确的内外政策指引下,归义军呈现一片复苏景象,瓜、沙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曹议金继承了张氏政权对敦煌莫高窟的营建,仅在梁亡唐初这几年间,曹议金就续建了近百座佛窟,瓜、沙地区的佛教发展也形势渐好。
曹议金在瓜、沙的统治日渐稳定,没有了内忧外患,曹议金的小日子过的还比较舒心。唐明宗李嗣源长兴二年(公元 931年),曹议金自称拓西大王,瓜沙人也多称其为令公。曹议金为了能保持长久平安,继续实行和亲政策,三年后,曹议金又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于阗(今新疆于阗一带)王李孝天。这种典型的政治婚姻虽然牺牲了女儿们的个人幸福,但为了本家的利益,她们别无选择。
后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曹议金病死,子曹元德立,曹元德在位时间比较短,四年后卒。后晋天福四年(公元 939年),曹元德的弟弟曹元深嗣立,沙、瓜大权被曹议金的正室回鹘天公主所握,沙、瓜人多称为“国母”。
归义军虽然和中原政权远隔千里,但依然没有中断联系,后晋天福三年(公元 938年),晋皇帝石敬瑭遣供奉官张匡业和判官高居中诲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张、高二人西行路过沙州,曹元深在城外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天朝使节,并谦恭的询问石大皇帝的日常起居。其实曹元深问了也是白问,石敬瑭先生除了天天琢磨着如何孝敬好他的耶律干爹外,也确实没什么好做的。
天福七年(公元 942年),张匡业和高居诲从于阗还朝,再次路经沙州,曹元深遣使同行,到汴梁给石敬瑭先生请安问好。可惜晚了一步,六月间,石敬瑭就殂了,他的宝贝侄子石重贵继位。
晋开运元年(公元 944年),归义军节度使曹元深卒,弟弟曹元忠袭位。曹元忠知道自己的家业小,不敢奢侈自大,谨慎保持与回鹘的友好关系,远联于阗,东向臣拜中原。曹元忠在位期间,一边厉兵秣马以备不测之需,一边发展农业生产。
沙、瓜地区附近有雪山,瓜州北还有一个面积近千平方公里的大湖,水源不成问题。做为一个生存在塞外的军事集团,辖地较小,部分土地适合放牧,部分土地适合耕种,所以从张议潮时代开始,归义军就非常重视对土地的管理,历任归义军节度使都身兼“支度营田使”的职务。一切涉及土地赋税的事务均由节度使亲自管理,归义军的土地管理机构分为三级,节度使总领支度营田使,各州牧县宰领营田使,再下一级便是直接管理土地的营田,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曹元忠精心管理下,归义军始终保持着健康的发展状态,地虽小,然无人敢犯,汉文明依然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曹元忠在位时代很长,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七年(公元 974年),曹元忠才病故,继任的是侄子曹延恭。曹延恭只做了两年的归义军节度使便死了,弟弟曹延禄立。这时距离五代结束已经十多年了,南方也只剩下南唐、吴越和闽南清源军,宋朝统一之势不可避免。
曹延禄在位二十六年,政局混乱,人多思变,曹延禄不以为备。宋咸平四年(公元 1001年),因为归义军曹氏的郡望为谯(今安徽亳州),所以宋真宗下诏封曹延禄为谯郡王。不过曹延禄已经无福享受宝贵了,一年后,曹延禄和弟弟曹延瑞被族子曹宗寿率兵攻杀,曹宗寿自为留后,随后宋朝将曹宗寿扶正。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年),曹宗寿卒,子曹贤顺即立,宋真宗按老规矩,四月间封曹贤顺为归义军节度使。
和唐末五代时期一样,归义军依然处在各大政权的夹缝中,为了生存,曹宗寿曾向契丹称臣,曹贤顺继续保持和契丹的朝贡关系,做个骑墙节度使。不过宋和契丹并不与归义军接壤,五代宋后,西北方的党项人迅速强大起来,也就是定难军。党项坐大后,屡向归义军伸手,曹贤顺的压力越来越大。
到了党项元昊时代,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因宋朝和契丹的实力强大,所以元昊很难向东发展,便向西扩张。宋景佑三年(公元 1036年),元昊发兵攻归义军,曹贤顺大惧,急向回鹘求救,可惜没人搭理他。党项军一路西进,七月攻破沙州,归义军灭亡。党项“尽有其地,控制伊西,平吞漠北,从此用兵中原,无后顾忧矣。”
自张议潮在唐大中五年(公元 851年)任归义军节度使起,到这一年被元昊所灭,共存在了 185年,曹氏统治时期要长于张氏,存在了 1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