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人,东汉末年荆州名族,蔡讽之子,姑母(蔡讽之姐)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性格骄豪自喜,《襄阳耆旧记》载其少为曹操所亲。初平元年,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当时江南宗贼兴盛,蔡瑁协助刘表平定荆州,仕奉刘表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获得汉廷封赐镇南将军时担任其军师。刘表有二子,次子琮娶蔡氏侄为妻,故蔡瑁甚厚爱刘琮,并与刘表外甥张允同为党羽。后刘表病重,表长子刘琦欲归看父疾,蔡瑁、张允等人恐刘琦入见后父子相感,竟有托后之意,乃阻遏刘琦于门户之外,使不得见。刘琦无奈,只能流涕而去,众人闻而感伤。蔡瑁等便以刘琮为嗣,并降曹操。被用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汉阳亭侯。
汉末,蔡氏诸家最为鼎盛,瑁父蔡讽之妹嫁与东汉太尉张温,讽长女为黄承彦之妻,小女为刘表后妻,皆蔡瑁之妹。蔡瓒,字茂珪,为郿相,蔡琰,字文珪,为巴郡太守,皆蔡瑁之同堂。
蔡瑁,这个人物若是按照《三国演义》去理解,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卖主求荣、邀功献媚的小人形象,这个小说里的蔡瑁从出现起,就没干一件德行事儿:战孙坚损兵折将、题反诗陷害刘备、逼得人家马跃檀溪、干涉刘表废立、阻刘琦见父,乃至将荆州拱手献于曹操,总之这个人物形象,是令人反感的,甚至曹操都对他厌恶。但是抛开小说,我们平心静气去看史书的话,就会发现许多扣在蔡瑁头上的罪名,其实是不实的,诚然,蔡瑁在抗曹降曹的立场上值得深思,不过他主张降曹是有深层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蔡瑁与曹操是老朋友。
话还要从曹操的爷爷宦官曹腾说起,曹腾是毁誉参半的人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为朝廷推举了几个颇有能力的大臣,其中张温就是蔡瑁的姑夫,张温的正室夫人是襄阳豪族首领蔡讽之妹,蔡讽即财贸之父,所以张温就是蔡瑁的姑夫。张温因曹腾的举荐而入京,后来历任九卿,官越做越大,自然也就感念曹家的知遇之恩,所以张家与曹家的关系,实际上是颇为亲密的,蔡瑁作为内侄,想必时常也在襄阳与京师之间活动,所以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曹操相识。《襄阳耆旧记》所言“少为魏武所亲”,可见两个人认识时还比较小,而曹操得荆州则亲自造访蔡家,甚至“入瑁私室,呼见其妻子”足见两人关系之亲密。
蔡瑁的正式出场,是在三十一回,玄德荆州依刘表,蔡瑁说:”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可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