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我知道和认识魏斐德教授已有好几年了。他是美国研究中国明清史和近代史的著名学者,著述宏富。现在这本《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是他的成名作。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介绍,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近代史开始成为自成主体的研究领域,费正清可以说是第一代的代表。他们大多研究政治史、思想史,研究上层人物。在制度史方面,由于理解中文资料的要求较高,萧公权、瞿同祖等华人学者贡献最大。从60年代起,有所谓第二代的中国史家。他们开始重视研究基层、民间组织、社会阶层和社会结构。其特色是,当时一些较年轻的美国学者多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经由专题研究、地区研究而对社会史的动态作了深入探讨。刘广京教授认为,“从事此种研究最杰出的史家有两位”,其中之一就是魏斐德,其代表作就是这部《大门口的陌生人》。“他这部从社会史观点论外交史的书籍是独具一格的,很有启发性。”(刘广京:《三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趋势》,见《近代史研究》1983年1期)70年代后,美国又有第三代学者,以民众史、地方史、经济史为重点。他们同第一代差异较大,而与第二代一脉相承。所以,魏斐德这本书虽出版于30多年前,在了解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和方法方面,仍然有其代表意义。

这本书研究的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的官绅和人民的活动。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是全书的主要线索和背景,但同时对在这样条件下的广东各社会集团的动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它通过三元里抗英运动、红巾军起义、广州入城问题、英法侵略者占领广州与自广州撤退等重大事件,将当时的官府、绅士、农民、宗族、秘密结社、团练等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和这些关系的变化编织于其中,展示出广东这一地区20多年的社会动态。作者是为了了解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革命的根源而提出问题的。“为探求根源,历史学家必须在时间上向后退,在空间上向东方转,回到那一争斗和混乱的熔炉中去——鸦片战争以后的头二十年的广东”。(见本书《导言》)广东作为中外交往的地点,它的商馆、公行等,在西方早已被详尽地研究过,而本书“独具一格”的是,开拓和加深了历史的探索,见到了“在这些苦心经营的商人及行政机构的周围,还有着更广大的南中国社会,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也在酝酿发酵中”,见到了“在官方历史的表层之下,萌发着民众的恐惧、希望和运动”,这就使本书具有了更加深入的内容,在美国史学界标志了一个新阶段。

国外研究中国历史,有不同于中国史学家的指导思想。本书的某些看法,中国历史学家可能不同意。但是,我以为,作者这种观察历史的视野、角度和研究方法,的确具有启发性,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本书译稿经魏教授过目审阅,在史事、文字方面,也由他本人作了少量的校正和修改。我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和翻译都经验不足,目前的译文一定还有欠妥和错误之处,那自然应该由我自己负责,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王小荷

200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