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子婴知道了,王志忠也就知道了。
实际上,出兵大越,王志忠是支持的。
他看来,铁喜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颇有古代明君风采,他将自己的叔侄孩子放到蛮夷之地,本身就是对蛮夷的一种教化,如同西周的分封制一般,代表着皇室的担当。
因为那些地方,要时刻面对着百姓们可能的叛乱,是非常危险的。
正是因为这样,王志忠对于高丽,对于大越的事情,从未反对过。
皇亲贵胄们去了大越,朝廷给他们武器,给他们护卫,允许他们在越南本地训练军队,但除此之外都要自给自足,在那些蛮夷之地,形成一个个小型大宋朝。
至于,以后可能的藩王尾大不掉,这一点更不用担心。
都是赵家人,这天下谁拿都一样。
若是后继之君享大宋中央之地的辽阔,富庶,还打不过一个大越兵不过万,土不过百里的藩王,那皇位给人家,也是天命所归。
当然,这只是王志忠的内心想法,不可能说出来。
他看着一脸愁容的付子婴,无奈的叹气。
王志忠知道付子婴阻止不了皇帝陛下。
付子婴也知道自己阻止不了皇帝陛下。
可他还是想试一试。
现在的局势是一片大好。
新税制开始在各地推广,朝廷不在像以前被辽国压制时那样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活力,在加上铁喜对百姓的关注,家家有粮吃,家家有银花。
这样下去,要不了十年,大宋就会绽放出一个不亚于贞观之治的盛世。
若是再加上收复幽云十六州,吞并高丽的功绩,说他功比宋祖,肩平唐宗也不为过。
可现在付子婴感觉,铁喜不仅仅满足于这样。
吞并与征服好像充斥着他的血脉。
他是在北京保卫战的背景下登基的,而后数年之后,刘兆忠,罗彪接管北方军政,而后开始对辽国进行数年的征讨,最后将关外那广袤的土地纳为国土,近些年来,又放纵高丽南北之争,几乎兵不刃血的得到了高丽,现在还想动南方。
铁喜还不到二十岁,今后是不是还要继续往更北打,更南打,往新大陆去打,隋炀帝的例子就在眼前,妄动刀兵将如今这大好的局势,全部亲手毁掉啊。
“付大人,想什么呢?”
“王大人怎会不知本官想什么。“
“那付大人打算如何?现在的陛下,已经不是付大人能够劝阻的了。”王志忠淡笑着说道。
付子婴闻言叹了口气:“如此大好中兴之局面,若是这样浪费,太过可惜了。”
“耕者有田,民有其食,居者有屋,方能安居乐业,大宋现在应该将精力放在内部,而不是外面。”
“现在朝廷颁布的新税制就是为了给百姓牟利,减轻百姓的负担,藏富于民,现在一切都很顺利,朝廷,百姓都在慢慢恢复元气,可若是战事连绵数年,所有钱都花到征战上了,国家和百姓怎么恢复元气?”
王志忠听完之后,轻叹口气说道:“当今陛下是少年天子,年轻气盛,从真正的理政开始,他决定的事情,又有谁能够阻止得了。付大人的想法,本官也知,陛下也知,可占领大越之后,朝廷对于南部边疆就有更好得掌握力,等陛下将皇亲贵胄们送去大越各地,更能空出来大片的土地田产,目前来说,对百姓,朝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付子婴叹了口气:“陛下想让自己子嗣叔侄们前往大越,但他有没有想过今后会怎么样。”
“后世有后世的智慧,人生短短几十载,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你我二人可左右不了未来的事情。我们能做的便是将现在能做的全部做好。”
听完王志忠的话后,付子婴深深叹了一口气,到最后,他没有去找铁喜。
此时的铁喜正在后宫中,一面抱着自己哭泣的嫡子,一脸柔声安慰赵姝。
同时,他也为这个孩子取好了姓名,这次就与在哈密的父母无关了,是他自己想的。
赵念祖。
其中意义显而易见,表达了他对皇祖父赵祯的思念。
…………
高丽。
开京城头已经换成了大宋的旗帜,所有人都知道,高丽要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