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控室中,一个青年男人从外边进来,看到监控屏中安安静静没有一点毛躁气的李斯,眉毛一挑:“他一直这么待着?”
控制台前,戴着鸭舌帽手捧不锈钢饭盒的女人头也没回,眼睛一直盯在屏幕上,嘴里还嚼着面条,含糊地应了一声。
“嗯,一直在。”
青年叹服:“……难怪。”
难怪他会手持邀请函。
《模拟人生大会》是他们小组最先提出的概念,后续的一应策划也全部都是他们负责的,但本子卖出去之后,资方要求参与的人选由人家来定,他们小组自然是不愿的,无奈两方谈判了许久,最后决定了一半人选由小组拟,一半由资方定的方案——
这个今天拿着邀请函来报道的李斯,并不在他们拟定的名单上,应该是资方定的人选之一。
《模拟人生大会》是一项以模拟各类百态人生为核心的社会行为观察类综艺,嘉宾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作为“体验官”体验百态人生的嘉宾,这部分由纯素人来担任,另一部分则是承担“观察员”职责的明星艺人们,他们会在观察室内观察剪辑好的体验馆们体验的素材,从而给出反应和评价。
传统的社会行为观察类综艺多是一个part观察一个或多个目标在同一环境下的行为,比如“当发现给自己洗头的理发店小妹小弟是当红明星会有什么反应”“当看到全家人都看不到的‘鬼’后会有什么反应”等——
这种模式的节目中,每个part之间的出镜嘉宾并不存在任何交集,一个企划就是一个企划,嘉宾互相独立,出镜嘉宾单纯就是演好自己的部分就好,而且每期节目的嘉宾都不相同。
但,《模拟人生大会》做了点改变,除了观察课题有所变化外,给各个part的嘉宾增加了积分制,由观众以及观察嘉宾投票来决定,积分多的嘉宾可以留到下一期,积分少的则淘汰,让观众来决定嘉宾的去留;且嘉宾们都住在一起,有互动之余、比起传统的还多了些(无关紧要的)竞技性,也更符合当下这个“选秀制”爆火的内娱大环境。
在这种全方位迎合内娱观众的前提下,为了吸引观众,策划组原本的想法是,观察室的明星艺人们就不说了,这些素人嘉宾的选择、也要足够多的爆点才好——比如要么是俊男美女,要么是才子才女学霸学神,要么是来体验人生的富二代公子哥公主们,再怎么也得是有着一门独门手艺的传统手艺人,只有这样,才能圈拢住观众的心。
所以,在看到李斯的履历时,毫无疑问,他们是有些失望的。
一个既不是有钱人也没有亮瞎眼的学历、外貌长相也是这么毫无亮点的普通大叔,简直就是浑身上下都大写着“平平无奇”四个大字。
他们是真的不懂,资方到底为什么要塞这样的人进来。
于是,作为节目下限的守门员,策划组便决定给这位大叔一点小考验——考题是那种鸡汤杂志中经常见到的套路之一,求职时被放置会有什么反应。
所以,在已经预设好这位平平无奇大叔会发飙发怒的心理中,两人在这个监控屏后陪坐了整四个小时还要多,期间青年出去吃了个饭,女人则是有点不信邪地跟李斯杠上了,在这里就地吃便当,眼睛也一直没从屏幕上挪开,直到现在。
看李斯直到现在仍然在专心致志看书,时不时还会在书边上写点什么,青年有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