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动兵的时候,朱由校也在改革内部,包括科举改革和货币改革。】
“科举,这怎么改?”众人打起精神。
【朱由校不满当时的科举很久了,改革后,除了四书五经,还要考律法、算学、农学、水利等各个方面,而且四书五经的占比只有两成,除了四书五经,每个学子都要选择至少一门其他学问,这关系到以后的官途。】
看着朱由校的具体改革措施,众人明白了,这不就是重视实用之学嘛。
【至于货币改革,因为当时大明主流货币是白银,可白银交易并不方便,于是朱由校确定了银本位制度,铸银币,一两银子价值两枚银币,又铸造天启通宝,全面替换市面上的铜钱。】
【到了天启二十五年,又进行改革,改银本位为金本位,以黄金为锚定物,发行纸币。】
“这什么银本位是什么意思?”朱棣问道
“您可以理解为以银币为主。”
“那后来的瞄定黄金呢?”朱元璋问道。
朱由校答道,“就是以黄金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宋元明三朝都发行过纸币,可后来,都因为朝廷胡乱发行搞崩溃了,还导致财政混乱。这东西需要严密的制度,你们可以看看。”
宋朝皇帝和元朝皇帝都紧盯着平台放出来的具体措施,他们之前已经知道自己的纸币怎么完蛋的,现在有成功的例子,肯定要好好学。
其他朝代也在看,他们没纸币,但现在也知道这东西的好处。
明朝就属朱元璋看的最认真,大明宝钞的臭名声他已经知道了。
【之后收复乌思藏都司后,进行宗教改革,朱由校对国内的道教和佛教大清洗,特别是佛教。】
【这次对宗教动手,查抄白银三亿五千万两,黄金一千三百万两,粮食一千两百万石,其他珠宝字画等三千车,基本都是佛教的。”】
看到这个数字,众人又有对那帮秃驴动手的想法,太富了。
当然始皇帝和刘邦等人没有,他们那时候还没这玩意。
【天启十年,朱由校召集国内各个学派,召开皇家学府会议,对当时的思想问题展开辩论,确定大明的主流思想,又重新修订儒家经典。】
【天启十一年,蒸汽机车技术成熟,朱由校调集大量南洋土着,大修铁路。】
【这些年大明也在大力发展工业,朱由校大力提升工匠等研究人员地位,国内工坊大增。】
看到铁路的介绍,没一个能淡定的,这玩意真正的国之重器。
“明皇,这铁路技术可否分享?”李世民问道
“没问题,不过你们工业发展要跟上,要不然可没那么多钢铁修铁路。”
经过介绍,已经知道工业的皇帝们点头,这肯定不能忘。
【到了天启十八年,大明财政总收入达到四亿七千万银币,相当于以前两亿三千五百万银子,其中农业税约八千万,市舶司关税约一亿,商税约两亿四千万,其他杂税约五千万。】
【同时开始新一轮普查,用时两年,查出当时大明耕地有一千六百万顷,人口翻倍,达到两亿八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