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洞窟中的沙土并非天然黑色,而是某种黑灰混入其中造成的错觉。
秦九叶动作一顿,随即转头看了看入口处那片不断翻涌的黑色湖水。她终于明白了这黑水中到底是什么。
那是数不尽的厚重灰烬,是整座居巢古城焚烧过后留下的痕迹,这些黑色不知为何沁入了这里的山川河流之中,经过长年累月的积蓄,聚集在了河湖表面,因为流通外界的河口被堰塞堵死,活水变成死水,渐渐分离成两层,上层一片死寂,下层则似一口底部有漏洞的箱子,与各处暗河洞窟相通,死水中又有暗流涌动,
想到此处,她抬头望向四周岩壁,发现四面石壁上果然已有多处渗出水流,细听似有河水冲击的声音隐隐传出,不知是来自山体深处还是身后那片黑湖暗流。
整个居巢一带山脉相连,山脉之下的暗河水路亦是相通。联想到这几日接连的大雨和上涨的河湖,秦九叶知道,她们剩下的时间不会太多了。
身侧有光亮起,一旁的姜辛儿已经用散落的木架做好了火把,两人四目相对,随即不约而同穿过石厅、望向那纵深向前的洞窟深处。
“走吧,看看李青刀当年究竟发现了什么。”
第214章 山神骸骨
古来天灾万千,水火最为无情,而其中洪水和山火又是险恶中的险恶。
然而天道自有制衡之术,这两样东西几乎不会同时出现。二十二年前的居巢先为暴雨洪水所困,而后又遭遇山火,其中蹊跷之处世人自然懂得。但秦九叶仍然不愿相信,当初以众正仁义为旗的黑月军最终会以焚城终结这一切。
就算彼时的闻笛默一意孤行,可邱偃身为执掌帅印之人,又怎会轻易为旁人左右意志?身为带兵征伐多年的领将,怎会不知纵火烧山带来的后果?山火不仅使得先帝的“师出有名”落人话柄,也令黑月所有苦攻不下、进退两难的痕迹都被火焰吞噬,以至于天子降罪之时,满朝上下竟无人敢为其进言求情。而且按照柳裁梧的说法,当时闻笛默明明已经下令挖掘万人坑填埋患病之人,事情又是如何发展到不可收拾、需得一把火烧尽所有的地步呢?
“火烧的痕迹似乎就到这里为止了。”
姜辛儿的声音在前方响起,秦九叶这才回过神来。
当年火势从洞外侵入,靠近洞口的石厅没能幸免,连带那些石像和一旁的祭祀用具也遭了殃,但许是因为地势风向与洞中暗河的缘故,火势最终止步于石厅尽头,洞窟深处得以幸免于难。
“且看看里面还剩下什么有用的东西吧。”
秦九叶边说边循着姜辛儿的脚步继续向前走去,脚下有些磕磕绊绊,她下意识抬手扶向身侧岩壁,随后发现那岩壁潮湿处隐约有星星点点的白色,离近一看、竟是一小片顽强生长的苔草。
不知是否因为这洞中完全漆黑一片、不见日光,那些苔藓的颜色有些灰白,似乎同外面的有些不同。出于多年进山采药的本能,秦九叶犹豫片刻,还是从身上取下先前制作的竹筒,取了一些苔草装进其中密封好,再抬头的时候,姜辛儿已停下脚步。
前方隐隐有水声传来,不一会便见一处天然瀑布从石缝中流出,正注入洞窟中的一处水潭之中。瀑布前有一处巨石打磨的石台,原本粗糙的石头已被打磨得如镜子般光滑,那是经年累月、无数朝拜者匍匐祈祷留下的痕迹,石台上有块拦腰折断的石碑,上面的文字晦涩难懂。
除此之外,不论是石台上还是四周,都再寻不到任何可以探究的东西。
“李青刀标注的地方当真就是这里吗?但这里什么也没有,究竟是我们寻错了地方,还是我们来晚了一步?”
姜辛儿的疑问正是秦九叶一路上所思所想。
她不否认这洞窟中处处透着一股阴森神秘之感,但居巢人的神庙又同秘方有什么关联呢?李青刀为何会追查到此处,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回头望了望那被火烧过的石厅方向,又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瀑布落入水潭的回响,秦九叶随即从身上摸出那面一直贴身带着的铜镜小心擦了擦,随后爬到石台之上、靠近一旁的那座灯人,举起铜镜小心调整起角度。
姜辛儿见状瞬间会意,举起火把上前、帮着将光线聚拢,火光通过镜面反射成一道光柱折向瀑布后黑暗空间中,虽然微弱、但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