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喜儿坐在珠帘之后。
她看得出,萧云州很紧张,小手紧紧攥着,说话十分谨慎。
一朝官出列:“江南水患严重,损毁了许多田地房子,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请皇孙定夺。”
萧云州思索了一会开口:“我听闻江南多湖泊河流,水能流入大海,为何还会闹水患?”
宁望川满眼欣慰,这个外孙才四岁,竟连这种事都知道,他出言道:“是湖泊淤塞,才导致水患频发。”
“那为何不疏浚湖泊?”萧云州道,“我在书上看到,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当然,书上过于片面,还得因地制宜。”
高大人十分意外。
四岁的孩子,能提出这样的见地,已经很出色了。
难怪,太后能放心让大公子监国。
他踏出一步:“皇上所言极是,老臣以为,当立即着手疏浚湖泊,修筑堤坝,方能根治水患。”
萧云州小手一挥:“准。”
接下来的几项议程,萧云州表现的极为出众,让许多朝臣刮目相看。
早朝快结束之时,高大人突然转过身,看向大殿内文武百官,高声道:“大公子天资聪颖,老臣斗胆,请立大公子为皇太孙,以安社稷,不知众位大臣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宁望川愣了下。
高家与宁家向来不和。
云州是宁家血脉,照理说,高大人宁愿保持沉默,都绝不可能主动提议立云州为储君。
这到底怎么回事?
他抬头,看到了珠帘后的宁喜儿。
难道,是宁喜儿说服了高大人……
礼部尚书立即道:“不可,储君该由皇上来立!”
高大人开口:“皇上昏迷一月有余,若不在皇上驾崩之前立下储君,大晋将大乱,礼部尚书大人,是想眼睁睁看着大晋灭亡吗?”
这个罪名,礼部尚书担不起,默默低下了头。
赵大学士走出来:“立储乃国之大事,不能这般儿戏,该与太后娘娘商议后再决定。”
霍大人国公爷转过身,拱手道:“既然太后娘娘下懿旨让大公子监国,那就说明,太后认可大公子。”
底下的人,吵嚷成一团。
但这种时候,高家,霍家,宁家,三个世家大族,悄然之间,拧成了一股绳。
与此同时,东宫后妃的家族,杜家,周家,金家……也站在了高大人身后。
因为,只有东宫的孩子坐上那个位置,他们的女儿,才不至于死在新任帝君手上……
反对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
萧云州的小脸紧紧绷着。
宁喜儿悄悄从珠帘后伸手,握住了他的手:“别怕,娘亲一直都在。”
终于,朝廷安静下来。
高大人开口:“诸位!如今太子生死未卜,国不可一日无主。大公子虽年幼,却已显明君之相。若不及早立储,恐生变故!”
宁望川拱手:“高大人所言极是!”
霍国公爷:“臣也认为该立大公子为储君!”
杜大人:“臣附议!”
大势已成,局面再难改变,反对的那些人只能保持沉默。
百官下跪。
“吾等叩见皇太孙!”
萧云州小手轻抬:“众位爱卿,请起。”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