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朝会一散,皇帝便命赵玄祐随他去御书房。
想着上回皇帝的种种试探,赵玄祐猜测这回是要给他差事了。
进了御书房,赵玄祐恭敬侍立在旁。
皇帝慢悠悠走到御案之后,落座后,内侍奉上香茶。
“这是新贡的六安瓜片,你尝尝。”
皇帝既发了话,内侍很快给赵玄祐也端来一杯。
赵玄祐恭敬饮了一口,沉声道:“味浓而不苦,茶香而不涩,的确是好茶。”
“好茶也得有人来品啊,”皇帝赞许地颔首,“难得你是个懂茶的人,等会儿带一包回府去。”
“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放下茶杯,静静看着赵玄祐,缓声道:“朕决定让老五任明铣卫副统领一职,你意下如何?”
赵玄祐并不意外皇帝的决定。
静王赵霖,年十六,排行第五。
皇太子赵樽和平王赵桓不可能去,六殿下和七殿下年纪又太小,还不适合去边塞历练,唯有静王最合适。
“陛下英明。”
皇帝颔首,拿起御案上一个奏折翻看了起来。
见皇帝晾着自已,赵玄祐没有丝毫变色,依旧端着茶杯恭敬站在旁边。
御书房里开着窗户,清风卷动锦帘,将室内的龙涎香吹了些出去
等到皇帝看完了三个奏折,才缓缓抬起头,命内侍收走他的茶杯。
“你在中书省可还适应?”
老实说,赵玄祐在军中做惯了说一不二、令行禁止的统帅,忽然做了京城里的文官,周遭许多比他品阶更高的人,的确有些不习惯。
赵玄祐没有说假话,实打实道:“臣很喜欢留在京城,不过做惯了武官,改做文官,的确还有些不适应。”
皇帝微微颔首。
他早就从兵部文书里知道赵玄祐在战场上杀伐果决,心思缜密,如今回了京城,又知道他进退有度、文武双全,心中倍加赞赏。
“之前听御前统领说,你武功盖世,比起宫中的大内侍卫有过之而无不及,朕这几日也在想,把你放在中书省做参军是有些屈才。”
赵玄祐没有接话,只恭敬听着。
“只是朕还没想好把你放在什么位置。过些日子朕打算去漓川避暑,到时候你随行吧。”
漓川行宫是皇家避暑别院,皇帝这几年每年都会带着嫔妃和子女们过去住两三个月。
皇帝要带他随行?
离京多年,赵玄祐对平王之外的皇室成员并不熟悉,当然,既然决定留在京城,往后便免不了跟他们打交道。
赵玄祐眸色一闪,恭敬朝皇帝一拜:“臣遵旨。”
话音一落,内侍走上前道:“陛下,太子殿下过来请安了。”
皇帝的脸色明显阴沉了些,“朕还要看奏折,让他等着吧。”
顿了顿,皇帝道:“送玄祐出去,给他包一斤六安瓜片。”
“臣谢主隆恩。”
“是。”
赵玄祐跟着内侍走出御书房,还没走下台阶,便见一袭赤朱绛纱袍的太子赵樽站在御书房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