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各卫所,也有几千人马。
韩烈这个时候,要是在鱼台,招兵买马的消息泄露出去,那不等清军入关,朝廷首先就会征讨他。
征召五千士卒,以屯田方式,在微山湖各岛,秘密进行训练,这还是打着朝廷的幌子。
虽然韩烈现在手中有钱粮,却也不敢招募更多的兵马。
除了这几个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各大岛屿,容纳五千人马,已经是极限。
安排好扩军训练事宜,已经离开东鱼屯半个月的韩烈。
决定先返回东鱼屯。
因为韩烈最近接到几个新消息,县丞吴有方顺利接任县令。
潘世良也得到任命,顺利出任县衙典吏。
同时新的县丞黄存孝,也即将到任,县主薄一职,州衙调任了一名叫孙胤泰的知事补任。
当然,县衙的事情,韩烈暂时也管不着。
但是,他的父母,小妹一家人,还有陈圆圆已经到了东鱼屯的消息,倒是让韩烈颇为想念。
这一转眼,他与陈圆圆分开已经有一个月时间。
说起来韩烈还真是怪想念她的。
在陈长林带领的二十名亲卫护送下,韩烈乘坐车船,从黄山岛踏上东鱼屯的航路。
五月份来临,龙舟雨来临,微山湖湖面风浪甚急。
韩烈乘坐的车船,在风雨之中,也是起伏摇晃的厉害。
船只在途径运河河段之时,躺在船舱内看书的韩烈,突然听到甲板上传来呼叫声。
“翻船了,翻船了……”
“大人,前方有一艘客船翻覆,有人落水了。”
紧接着船舱外,传来陈长林的汇报。
“赶紧救人啊,还等什么?”
韩烈腾身而起,连忙走出了船舱。
在韩烈的指挥下,船夫迅速朝那翻船处开去。
“跳水救人。”
来到翻船处,韩烈见水中有十几个人落水,其中还有小孩,韩烈二话没说,一把扯掉身上的衣服,第一个跳入了水中。
船上的陈长林,以及一众士卒见状,纷纷抱着竹竿,跳入了水中。
“快,快救我家孙儿。”
水中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眼看孙儿孙女,在浪花之中扑腾,不会水的他,记得哇哇大叫。
这样一着急下,那老者也是呛了几口水,身体也开始往水底下沉了起来。
“老丈不要慌,调整呼吸,放平身体……”
水性极好的韩烈,扬声高喊着提醒落水的众人,身手敏捷的冲向那两个小孩。
“小朋友抱着叔叔,不要慌,叔叔来救你们了。”韩烈游到那两个孩子身边,双手托起二人,转身往船边游了回去。
竹竿在水中能够起到起浮的作用。
加上船上的士卒,个个水性都不错。
经过一番营救,落水的二十三人,全部被救了起来。
“谢谢,谢谢诸位相救。”这群人之中的两个老者,登上车船之后,对着韩烈就是连连拜谢。
“二位老丈不必客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去做的事情。”
韩烈摆手一笑:“再说我们还是朝廷官军,保家卫国,更是我等本份。”
“哦,你们是官军?”
那名须发皆白的老者,眼看韩烈等人,都穿着便服,一时也有些惊讶。
韩烈点点头:“在下鱼台百户所百户,姓韩名烈,字庆之。”
“还未请教老丈尊姓大名。”
“老朽毕懋康,这位是我族兄毕懋良。”毕懋康兄弟二人,从容貌上看,皆是年过花甲之年。
满脸老态龙钟的毕懋康和毕懋良,身体都已经佝偻。
但是,这兄弟二人刚一自报家门。
韩烈却是吃了一惊。
“原来是二位大人,下官不知是二位大人,怠慢之处还望恕罪。”
“韩百户,莫要客气,老朽兄弟二人,上个月已经辞官,现在就是乡野一村夫。”
见韩烈知道自已兄弟名号,毕懋良并没有奇怪,朗声一笑的他,却是摆了摆手。
韩烈前世作为一个考古历史学家,明末的历史名人,他不说如数家珍。
但是,毕懋良,毕懋康兄弟,他绝对是不陌生的。
兄弟二人同为进士出身的毕懋良和毕懋康,如今皆已经七十岁。
这个年纪在古代,绝对是高寿。
其次,这兄弟二人,在明末天启,崇祯二朝,都官至正三品。
毕懋良是工部侍郎,毕懋康是兵部侍郎。
这两位老兄弟的名气大,不是因为他们官做的大,而是他们另一个身份。
那就是两人都是火器专家,尤其是毕懋康,他更是华夏第一个,发明改良制作出燧发枪的鼻祖。
毕懋良在工部侍郎任上,也对火炮,火枪研制,多有贡献。
可以说这兄弟俩,在火器发展历史上,那都是跨时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