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无法进行点火射击。
滑膛燧发枪就不同,随时随地,无论是刮风下雨,都能展开射击作战。
虽然滑膛燧发枪,已经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先进武器。
但对于了解枪械历史的韩烈来说,也仅仅是火器的起步。
要知道两百年后,随着战争的的发展和需求,击发枪,后膛步枪,半自动步枪,以及冲锋枪,机关枪重火力,那才是战场的大杀器。
“二老,这把枪很不错,比之前的几款,有了很大的改进。”
收枪的韩烈,满意的说道。
“就按这个标准,开始大规模生产吧。”
虽然韩烈嘴上说满意,但毕懋康还是听出来了,这款枪显然还没有达到韩烈心中的预期。
这几个月韩烈跟在他们身边,一起研究枪支改良方案。
韩烈提出的滑膛线膛枪管理念,甚至后装装弹等想法。
犹如天马行空一般,让穷尽毕生所学的毕懋康,都惊叹不已。
若不是韩烈,在油脂之中提炼出甘油,组成的硝化甘油配方,制造出炸药这种爆炸威力巨大的火药。
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肯定会认为韩烈是异想天开。
但事实证明的想法,显然有一定可行性。
只是受限于科技和工业的能力,他们无法实现罢了。
比如韩烈提出的纸火帽引火,雷管,硅藻土等名词。
研究了一辈子火药的毕懋康和毕懋良,那都是闻所未闻。
“庆之,可惜老夫老了,否则定要把那后装枪研制出来。”
时年已经七十岁的毕懋康,虽然身体状态还不错。
但毕竟年岁已高,精力有限。
而他兄长毕懋良,更是已经达到七十三岁高龄。
这几个月的火器研制,二老没日没夜的操劳,脸上的老年斑,明显又增加了不少。
“二老,身体重要,你们健康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今后生产研究之事,你们就别操心了。”
韩烈看着须发皆白,面容憔悴的二老,由衷的说道。
毕家二老的儿子毕熙志,毕登辅,毕登翰,还有一众弟子,在旁也纷纷附和。
“熙志,登辅,今后生产的事情,你们要抓紧。”
毕懋康摆摆手,对着儿子和侄子说道。
“庆之不但是我们一家的救命恩人,更是为国出力,你们却不可懈怠。”
“是,父亲,叔父。”毕熙志和毕登辅一帮后辈,连忙恭声应道。
“庆之啊,火器局现在一应设备齐全,每天至少可以生产一百支燧发枪。”
“弹药一天也少于三千发。”
“至于火炮,红夷大炮你嫌弃太笨重,而且费用过大,我们就不生产了。”
“但小型的臼炮,经过改良,移动携带方便,确实可以大量投产。”
“这事,你怎么看?”
毕懋康就像一个谦谦长者,对于韩烈解释了生产情况。
其实这些事情韩烈都知道,但听到毕懋康如此负责态度。
韩烈内心之中,还是充满感动。
“毕老,这些事情,您就别操心了,接下来啊,你们二老九好好休息,保重身体。”
韩烈诚挚的握着二老的手,扬声宣布道。
“火器局从今天起,着重生产枪支弹药,臼炮,炸药减缓生产。”
“告诉工匠们,每一道程序,都必须严格执行,质量好了,每人都有奖赏,偷工减料者,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