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山东都司参将杨衍
韩烈之所以要重申,他率领的军队是义勇,目的是为了不被人抓到把柄。
毕竟他一个百户,聚众五千人马,这可是图谋不轨的证据。
但要是打着义勇名头,自发组织为国而战的旗号,那就是忠勇的表现。
因为义勇是地方民间组织,战后随时可以解散。
但要是成建制的军队,以韩烈现在的身份地位,这肯定是僭越,有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行为。
前天韩烈就汇报过这个情况,今天他再次对朱光重申。
就是表明,他是为国尽忠,绝无二心之意。
“庆之放心,你的忠勇,济宁州上下官吏,七万百姓都可以为你做证。”
朱光虽然是个旧官僚,但这个人对于大明,却是忠心耿耿。
韩烈一个年轻百户,英勇善战,为人沉稳,这样的人才,他打从心底欣赏,又岂会自毁长城。
“多谢知州大人信任,卑职此去兖州,定当不辱使命,与那建奴奋死一战,以保兖州不失。”
韩烈拱手一拜,随即告辞而退。
返回营地途中,与韩烈并肩而行的严忠说道。
“庆之,此去兖州救援,我没有什么支援你,让你姐夫李元忠,带五百军士与你随行。”
“在此,祝你旗开得胜,再立新功。”
韩烈回头看了眼一脸真诚的严忠,拱手回道。
“严大哥放心,兄弟绝不会让你失望,今后咱们兄弟,并肩作战,为我大明开疆扩土,封候拜将,封妻荫子。”
韩烈豪气干云的大笑道。
“庆之贤弟说的好,开疆扩土,封候拜将,我辈军人的梦想也。”
严忠大笑着回应了一声,看向韩烈的眼神,不由多了一份敬服之色。
次日一早,韩烈率领火枪营四千六百士卒,以及新编的王希贤所部中军五百骑兵,李元忠的千户所五百人马。
全军五千六百将士,踏上前往兖州的路途。
因为前日城下一战,缴获了几千匹战马,杨朴,关武率领的火炮队,全部配备了战马拉车,从而让行军速度,明显得到提升。
两日之后,大军抵达邹县城外。
“启禀大人,邹县城门紧闭,城头虽然没有旗号,但隐有兵马潜伏。”
郭虎率领的斥候小队,对邹县打探之后,回马来报道。
“庆之,邹县距离兖州附郭滋阳城,已经不足百里,城中若有兵马,必然是建奴的人马。”
一旁的李元忠,见韩烈没有吭声,遂把自已的看法说了出来。
“大军继续前进,继续再探。”
韩烈想想也有道理,这个时候,山东的明军,基本已经溃散,与兖州府近在咫尺的邹县,想来也不会有明军兵马。
然而,韩烈和李元忠,还都猜错了。
此时的邹县城内,还真有一支明军。
“杨参将,城外来了一支明军人马。”
韩烈率领的兵马,出现在城外之时,城头驻守的游击将军杨威,立即向参将杨衍,进行了汇报。
邹县城内的这支明军,自然不是凭空出现的。
他们是山东总兵杨御藩帐下的都司兵马。
为首的参将杨衍,是杨御藩的亲侄子,另外还有都司府的游击将军齐翼龙,杨威。
以及杨御藩的儿子杨彩,杨珍等一众军中家眷,人数足有三千六百余人。
其中有一千一百余人是老弱妇孺。
他们这支人马,是从济南府一路败退下来的。
原本有八千人,但一路溃逃下来。
如今已经折损过半。
杨衍原本是准备率军,前往兖州府投奔鲁王的。
但在曲阜的时候,得知兖州府被围,只得退往邹县。
下一步杨衍的打算是返回沂州老家,召集家小子弟,守卫沂州。
此刻听到城外有明军抵达,杨衍一时也有些惊讶。
身为山东都司府的参将,他可是十分清楚,山东南部并没有成建制的明军兵马。
“走,随我上城头看看去。”
杨衍三十岁不到,十八岁就跟随叔父杨御藩,从军出征。
其祖父杨肇基官至左都督,领总兵衔,乃是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名将。
杨家累世为将,对大明忠心耿耿,到明末尽数为国捐躯,无愧为将门世家称号。
去年杨衍便升任参将,领副将衔,位列正三品武将高位。
当他带着手下一众将领,来到城头之时,韩烈率领的人马,也已经在城下摆开了阵势。
“立即喊话,询问他们是哪里的人马?”
看到眼前队列整齐的队伍,杨衍惊讶的连忙喊道。
这会韩烈帐下陈长林,也驱马而出。
“我等是济宁州千户所义勇军,奉命前往兖州支援,请问城头是那支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