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弹劾首辅周延儒
“不用你说,我知道。”
韩烈生气的说道:“建奴鞑子,数万人马,从天津卫过蓟州,一路走了五天五夜。”
“京营的人马是干什么吃的?”
“他们难道都是聋子,瞎子吗?”
“但凡他们派出一支人马,占领蓟州,在昌平,密云阻挡一阵。”
“何至于让这支建奴鞑子,堂而皇之的出关?”
杨衍苦笑一声,开口说道。
“入城的时候,避难在城外的蓟州同知戴自成求见。”
“刚才我从他口中获悉,早在两个月前,朝廷就任命了内阁首辅周延儒,挂帅率军出征。”
“这位周阁老啊,率领八万大军,刚出京城,就龟缩在北通州城内,至今按兵不动。”
“好一个首辅大学士,这样一个奸佞之辈,高居庙堂,犹如窃国大贼,我韩烈誓要为沧州,天津卫,蓟州百姓,讨个公道。”
拍案而起的韩烈,沉声喊道。
“传我军令,向京师进发,我要入京,面见圣上。”
“庆之,你一个小小守备,入京也未必见得到皇上啊。”
杨衍身为山东镇总兵,都没有见过皇帝,在他看来,韩烈想要面见皇帝,多少有些异想天开。
“皇帝不召见,我就率军攻打北通州,把周延儒那个奸贼,押回京师去。”
韩烈冷冷一笑,扬声吼道。
“众将听令,全军出发!”
“庆之,你要冷静啊。”杨衍听到韩烈的话,不由吓了一跳。
“冷静不了,京畿之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皑皑白骨,触目惊心,你要自欺欺人我不管。”
“但我韩烈眼内不揉沙子,是非曲直,总要说个明白。”
跨上白龙驹的韩烈,率领帐下人马,除了蓟州,直奔大明京城而来。
崇祯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随着年关将近,即便是勤奋的崇祯皇帝,也开始了辍朝。
按照祖制,除夕新年前后五天,到元宵节正月十六日,前后二十天,朝中大臣进行休暮,也就是放假。
除了少部分臣工值守外,皇帝也不用上朝。
内阁,六部,御史台和各府寺监一律休暮。
虽然辍朝,但因为建奴入关。
崇祯每日一早,还会在乾清宫内,批阅奏折,尤其是兵部的奏折,以及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奏报。
是崇祯每日必看的折子。
身为皇帝,崇祯不好女色,不好美酒佳肴,更不喜奢靡浪费。
一件龙袍穿了三年,他都舍不得换新。
每次的大朝会,他都会准时上朝。
朝中大小事务,堆积如山的奏折,他都会亲力亲为的批阅。
每天的用餐,他也都反对铺张浪费。
而他的早餐,基本都是规定的几样。
各种米粥,包子,馒头,烧饼寥寥几样。
可以说大明一朝,若论节俭勤政,崇祯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即便是太祖朱元璋,在节俭女色方面,也要稍逊崇祯一筹。
“陛下,昨夜周阁老,有捷报上报。”
司礼监太监王承恩,作为崇祯朱由检的贴身大总管,也是崇祯心腹。
对于皇帝心思,王承恩最是明白。
因为他知道皇帝关心前方战事,关系河北山东军情。
周延儒做我内阁首辅,统领八万大军出京。
每日一报,无论是胜还是败,他都会派人送上奏报。
身为皇帝的崇祯,也只能根据奏报,了解前方军情。
“周阁老不负朕望,真乃朕之股肱也。”
拿起桌案上的奏折,看了一遍的崇祯,满心欢喜的笑道。
站在一旁,低眉顺眼的王承恩,深知皇帝秉性。
这个时候皇帝高兴,他自然要捧上一句,不然皇帝岂不是无趣。
“陛下,周阁老文武兼备,指挥有方,可是又斩获建奴鞑子首级?”
王承恩一脸笑容,惊喜的问道。
“哈哈哈……”
崇祯开怀大笑道:“王大伴啊,你又说对了,周阁老来报,前军总兵高第,左军总兵孔希贵。”
“兵锋推进霸州,与建奴激战半日,斩杀三百级,收复永清,容城二县。”
“这可是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阁老这是为朕,送上一份新年大礼啊。”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王承恩连忙奉承的再次拜道。
正当这主仆二人,在深宫之内,互相吹捧自已。
殿外传来一声奏报。
“启禀皇上,提督东厂王德化求见陛下。”
“宣!”
心情大好的崇祯,倒也没有多想,摆手说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