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归德府的世家公子
面对韩烈的冷遇,侯方域倒是表现的很从容淡定。
微微一笑的他,向越其杰告罪一声,退到下方的桌台坐了下来。
“朝宗兄,这位长平侯,竟然如此年轻,莫非是哪家勋贵子弟?”
与侯方域同桌的七人,都是雪苑社的学子。
分别是张渭,贾开宗,徐作霖,徐作肃,吴伯裔,吴伯胤,宋康,侯方夏。
这些人可都是归德府的名士,也都是世家子弟。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科举落榜生。
虽说科举不是评价一个人才学的标准。
可作为一个饱学之士,别说进士,连举人都考不中,只怕所学的东西,也都是一些杂学而已。
事实上这群人,除了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抱怨取士不公外,还真没有展现出什么,治国安邦的才学。
这些人当中,徐作肃和徐作霖,吴伯胤和吴伯裔都是兄弟。
张渭是个狂生,自诩文章济世,目空一切,谁也不服,唯独对侯方域敬佩有嘉。
原因是张渭认为侯方域的文章,比他略高一筹,让他自愧不如。
贾开宗是雪苑六子之中,年纪最长之人,时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二十岁就考中秀才。
自以为金榜题名指日可待的他,随之开始放浪不羁,不但谢绝了当初归德府知府郑三俊的提携之意。
后来孙传庭担任商丘知县时,听闻他的名声,也曾招募他为幕僚,但都被他谢绝。
狂傲不羁的贾开宗,甚至放言道:“以我的才识,来日必定金榜题名,青云直上,成为朝廷的卿相,又何必为了五斗米而屈膝与他人之下呢。”
不得不说,贾开宗的狂傲性格,却深的张渭赞赏。
之后二人结伴乘坐牛车,效仿魏晋名士阮籍,游览归德府各县,以名士自诩。
不事生产的二人,整日吃喝玩乐之下,贾开宗很快就家产败光,妻子也病死。
以至于穷困潦倒的贾开宗,经常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尤其是在盛夏时节,贾开宗因为穿着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走过集市时,被孩童们围着他打转,嬉笑他的落魄样子。
对于孩童的嘲笑,贾开宗不但不以为意,还一路放声高歌,状若疯狂,却又尽显洒脱之气。
虽然落魄,但贾开宗却始终秉持信念,不求人谋职,坚持读书科考,因为他坚信,此生定会高中。
相比起来,徐作霖和吴伯裔兄弟,家世却要比张渭和贾开宗富裕的多。
徐家和吴家虽然不是世家豪门,但却也是本地豪绅。
故而徐家和吴家兄弟,既没有张渭贾开宗这种寒门子弟的狂傲,也没有世家大族子弟侯方域,宋康的张狂。
侯方域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公卿大臣,同样宋康的家族,也是公卿大族。
侯家,袁家,宋家,沈家号称归德府四大家公卿世家。
侯家代表人物侯执蒲,候恂,还有侯方域。
袁家的代表人物袁可立,袁枢。
宋家的宋醺担任过吏部尚书,宋权如今也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沈家的沈鲤,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吏部尚书。
不过沈家属于后继无人,现在沈鲤去世多年,沈家子弟虽然不少,却没有出过大才之人。
可即便如此,沈家依旧是归德府的名门望族。
见到侯方域碰壁而回,张渭颇为不满的看了眼上首而坐,被一众官吏追捧的韩烈。
带着讥讽之意,映射韩烈是勋贵子弟。
“张兄慎言。”徐作霖对于张渭的言辞,平日里虽然欣赏,但对于韩烈,他却比张渭他们更了解。
原因是徐作霖与袁枢长子袁赋诚,私交甚笃。
袁枢有子三人,长子袁赋诚与徐作霖同龄,都是二十六岁,自小便在学堂认识。
袁赋诚年长之后,跟随袁枢出任地方,深受袁枢实干精神影响。
对于雪苑社这种,打着学习名义,结党营私,抨击朝政私下学社,深恶痛绝。
故而袁家子弟,倒是与侯家,宋家,沈家子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历史上沈家破落,明亡之后,事迹少有记载。
但侯家委身清廷却是不争事实。
宋家的宋权,更是以顺天巡抚的要职,率众投降了清廷,成为贰臣汉奸走狗。
这不得不说,一个家族的门风传承,对一个家族后人的影响。
徐作霖的劝谏之言,让张渭更是不满。
“徐兄这是何意?难道你这是要攀高枝吗?”
张渭一脸讥笑,气的徐作霖腾身而起。
“竖子不足以共谋也。”
“张兄莫要多言,还请徐兄道来,徐兄为人坦诚,岂是趋炎附势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