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明的官绅集团(2 / 2)

🎁美女直播

“龚大人所言有理。”韩烈看了眼龚鼎孳,笑着对身后的郭虎道。

“传令崔将军,率军进驻营地,让长林随我前往巡抚衙门。”

“是,侯爷。”郭虎恭声一拜。

韩烈在曾樱的邀请下,随即登上了入城的马车。

巡抚吴孳昌和左右布政使龚鼎孳,郑楚勋等一众官吏,也纷纷上了马车。

韩烈刚才看龚鼎孳那一眼,多少有些意味深长。

因为韩烈对于这个家伙,还真有些记忆。

龚鼎孳时年还不到三十岁,但他二十岁就高中了进士。

为官八年时间,他就从一个从七品翰林,做到了从二品的布政使,这上升速度,堪比坐火箭。

早在五年前,他就升任了兵科给事中,成为正五品的中层官吏。

而在大明一朝之中,给事中这个职务,那可是相当于无冕之王。

这个职务的官吏,上至皇帝宰相,那都可以劝谏弹劾,下可弹劾各个阶层的官吏。

龚鼎孳在这个位置上,做了五年,闯出了偌大的名声。

因为他是东林集团的后起之秀,被江南士林集团,称之为钱谦益的后继者。

年纪轻轻的他,满腹才华,博学多才,能诗能文。

为此,在整个士林集团之中,他的声望都很高。

后世的文坛之中,更是把他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明亡之后,先是投降了李自成,做了李自成的顺民。

李自成败亡后,他又剪了发,做了满清的顺民,而且最后在满清还做到了刑部,礼部,兵部尚书的高职。

而与他齐名的钱谦益,更是被后世戏称为钱剃头,水太凉。

另一个吴伟业,也都一道,做了满清的顺民臣子。

而这三个人,不单单是大明的进士,更是大明的官员,文坛领袖,自称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魁首。

大明朝有这样卑躬屈膝,毫无骨气和气节的大臣。

岂有不亡的道理?

而大明之亡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亡于党争与吏治的腐败。

之前说过的第一个原因,是大明藩王勋贵集团,因为那帮吸血虫的存在,间接拖垮了大明。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大明灭亡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党争与官场的集体腐败。

前文说到大明的赋税,从崇祯元年的两千九百万税赋,到降到两千万,从而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不是大明的百姓穷了,也不是陕西和河南的民乱造成的。

事实上的大明的赋税,从来靠的不是陕西和河南,而是江南地区。

大明的江南地区,包括了整个南直隶,相当于后世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以及湖南和湖北,还有两广。

天下的赋税,四分之三都来自这些省份。

同样,大明的党争,也主要出自这些地方。

江南最大的士林党派,就是东林党,其次是浙党,楚党,以及齐党。

这些官僚集团,形成的士绅,地主,集体贪污腐败,是导致赋税锐减的重要原因。

大明国策下的赋税,实际是真不高,哪怕是到了崇祯年间,加派了三饷。

一亩地的征收,也仅仅为千分之几的比例。

相当于三十亩地,收取两石粮食。

这是朝廷征收的国税,也就是所谓的两税法谈及的夏税和秋税。

但是,到了底层之后,经过各级官府,层层剥削。

老百姓实际的交纳的赋税,却高达一亩地,需要交纳一石粮食的地步。

而这个时候的亩产,平均产出还不到三石粮食。

也就是老百姓拼死拼活,最后要交出将近一半粮食给官府作为税收。

老百姓沉重的负担,交纳的赋税,如果真用到了朝廷,那么皇帝起码是富有的。

事实上老百姓交纳的赋税,就七成是落入官绅,地主手中,朝廷仅仅只获得了三成老百姓。

这样一来,不但皇帝苦了,老百姓同样贫苦。

真正富了的则是官绅地主,这也是明末有藏富于官的说法由来。

这也就不难了解,为何李自成入京,为何能够从满朝文武百官手中,敲诈出七千万两白银的由来了。

此刻,与曾樱同上了一辆马车的韩烈,就听到曾樱苦笑着对他说道。

“侯爷,你呀还是年轻了,屯兵屯田之利,但凡有识之士,都知道这事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为什么却没有人提及呢?”

“为何大明开国之初,卫所屯田制度,到现在会崩溃呢?”

“这些问题难道就没人想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