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围剿部署,返回济州
“靖南伯忠义,此去临清关,前路艰险,万事小心,尤其是提防身边小人。”
韩烈之所以把黄得功,调往临清关,除了临清关,确实需要一员大将坐镇外。
最重要的是韩烈知道黄得功忠心,把他放在第一线,能够让他安心。
之所以提醒黄得功提防身边小人,是韩烈记得黄得功,在历史上就是身边的人背叛,才战死沙场。
具体是何人,他一时也记不清,所以只能提醒他一句。
“大将军的关怀,末将记住了。”黄得功作揖一拜,一甩衣袍,躬身而退。
黄得功率领所部三万大军北上后,韩烈才接到李岩送来的捷报。
得知高杰死在徐州城下,忠勇军占领徐州,韩烈也是大喜。
“真是天助我也,高杰既死,淮安叛军必然群龙无首,这是我们收复淮安,平定叛军好时机啊。”
欣喜的韩烈,当即下令道:“传令杨衍,王希贤众将来见我。”
接到军令的忠武军总兵王希贤,带着各营参将柏永馥,虞绍勋,李洪斗,杨重镇。
以及忠义军总兵杨衍,帐下各参将齐翼龙,杨威,李赦斗,杨珍。
还有归顺的曹友义,邓林祖,杨彪,胡得功等将领。
原黄得功部将黄飞,这次跟随黄得功前往东昌府,担任东昌守备而去。
这次收复凤阳,虽然卜从善潜逃不知所踪,但凤阳城中的两万守军。
一万五千余人被俘投降,这支人马韩烈暂时让杨重镇,出任凤阳守备,李洪斗出任副将,负责训练整编。
韩烈的打算,下一步把凤阳府治下各州守备营,全部编入总督府调遣。
凤阳保留一万人马,泗州,宿州,亳州,寿州,颍州各守备营,各常驻三千人马。
多出来的兵马,全部编入火器营和火炮营,充当预备人马。
最早归降的曹友义,韩烈已经调入忠义军,让他充当杨衍的副将,协助军中事务。
而忠武军的杨重镇,李洪斗,担任凤阳守备和副将。
由归降的邓林祖接替杨重镇,杨彪接替李洪斗,出任右军营和后军营参将。
韩烈这样的安排,是他需要保证凤阳的绝对稳定。
杨重镇和李洪斗都是他的老部下,能力虽然不算出众,但胜在忠心。
作为一个三军统帅,韩烈现在不缺会打仗的大将。
像李岩,王希贤,杨衍,崔定国几人,领兵打仗的能力,显然是没有问题。
其次,张国柱,王遵坦,柏永馥,虞绍勋几人,都是勇将之才。
足以胜任作战的需要。
所以,韩烈现在需要一批忠心,留守地方将领。
杨重镇和李洪斗二人,留在凤阳负责军务,韩烈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相反,新归顺的曹友义,邓林祖等人,无论是能力,还是忠心都有待考验。
把他们调入军中,跟在自已身边锻炼一番,加强认识,今后再重用也不迟。
众将到齐之后,韩烈首先对众将,在攻打凤阳城的功绩,表示了肯定。
接着才说道:“忠勇军总兵李岩将军,送来一封军报。”
“他率领的人马,在徐州城外一雪前耻,不但射杀了高杰,还一举拿下了徐州。”
“李岩将军建议,趁高杰战死,叛军群龙无首,调动兵马进攻淮安,平定这股叛军。”
“我认为他的提议,很有道理。”
“不知众将以为如何?”
“请大将军下令,我部愿为前锋,立即向淮安进发。”
王希贤率先请缨道。
杨衍也不甘落后的沉声说道:“末将请战。”
韩烈见众将情绪高涨,高兴的点头道:“既然要战,那就不要放过一个敌军。”
“王希贤你部出泗州,与李岩配合,先取邳州,再合围淮安。”
“杨衍,你部出盱眙,沿洪泽湖进军,肃清山阳,清河之敌,把叛军堵在淮安城中。”
“到时候忠勇军,忠义军,忠武军三军汇合,合力围攻淮安,彻底平定高杰所部败军。”
“末将等遵命!”
随着韩烈军令下达,堂下众将,轰然应道。
韩烈原本是打算,与杨衍的忠义军随军出发的,但在出征之际,却收到郭虎传来的消息,获悉太子遇刺之事。
紧接着山东方面,又传来军报,说是山海关发生大战,李自成大军战败,已经撤往京师。
两个坏消息传来,逼得韩烈不得不赶回济州主持大局。
“王总兵,杨总兵,围剿淮安之事,你们虽然从不同方向进攻,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够精诚合作。”
“前线总指挥,我会让李岩来负责,你们二人,可别跟我撂挑子。”
准备返回济州前,韩烈叫来王希贤和杨衍,郑重的叮嘱了二人一番。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明白。”
二人恭敬的领命而退。
“黄长史,杨参军,凤阳百废待兴,路大人暂时未能履职,我离开之后。”
“凤阳总督府,知府衙门的政务,由杨参军你先担起来,黄长史你以我长史的身份,协助杨参军。”
“杨参军由你权知凤阳知府一职。”
还是那句话,韩烈虽然贵为大将军,但他并没有直接任命官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