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不拘一格降人才
“很好,很好,没有什么不妥。”
韩烈摆手一笑:“今日大家都累了,回去歇息去吧,有事来日再议。”
说罢,韩烈背手朝着后院走去,心中感慨的他,扬声诵读起了一首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首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虽然诗名不咋样,但在清代七言诗句上,绝对是有一席之地的佳作。
尤其是其中深意,更是强烈表达出了一种爱国与不得志的情怀。
韩烈那铿锵有力的声调,诵读出来这首来自后世的诗词,虽然不至于振聋发聩。
但听在贾开宗,徐作霖,吴伯裔等人耳中,依旧让人耳目一新。
几人都是博学多才的一代名士。
诗词的好坏,自是分的清楚。
韩烈高喊出来的这首诗词,无疑是一首佳作。
“好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如此好诗,诸位可曾阅读过?”
在贾开宗的询问下,徐作霖,吴伯裔兄弟,以及李之芳,刘楗几个,思虑之下,无不是摇头表示未曾听过。
“难道是主公有感而发,为今日的遭遇所作的?”
如果是他们当中,一两个人没有听过的诗词,那么并没有什么好奇怪。
可要是他们八个人,都没有听过的诗词,而且还是一首上佳诗词,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首新作品。
要知道贾开宗,徐作霖,徐作肃,吴伯裔,吴伯胤,袁赋诚,加上李之芳,刘楗八个人。
不说学富五车,但他们八个人所学,加起来绝对算的是包罗万象。
“此诗后两句明显,有感而发,如今新帝登基,却视主公为洪水猛兽,这等昏聩之人,枉为人君。”
“这必然是主公所作,想不到主公不但精于兵法韬略,诗文一道,也有如此造诣,真是让贾某佩服啊。”
贾开宗默读一遍诗词,由衷的发出了一声感慨。
“贾兄所言有理,主公之才,着实不可斗量,真乃奇才也。”
徐作霖也是欣然点头,表达了对韩烈的崇敬之情。
酒后有感而发的韩烈,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
因为他无意中的诵读的一首诗,却让他彻底走上文抄公的道路。
回到后院住处的韩烈,见客厅之内只有顾媚一人在。
不等他开口询问,顾媚见韩烈满身酒气,知道他在前院宴请将军们吃酒的她,倒也没有奇怪。
而是起身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庆之,喝口茶醒醒酒。”
“嗯,谢谢。”韩烈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茶问道:“圆圆她们去哪了?”
“圆圆和香君陪伯母去看望小妹了,听说小妹身体不适。”
顾媚因为在韩家没有名份,所以她便没有前往。
说起来韩烈的小妹幼娘,如今也不过二十一岁,却跟妹夫薛广成婚已经有五年。
之前薛广在东鱼屯担任巡检使,现在举家迁到徐州后,韩烈的父亲韩怀山因为闲不住。
去了提学司担任教谕,负责府学的教化事宜。
薛广则被韩烈安排去了徐州附郭铜山县,担任了县丞一职。
对于这个妹夫的能力,韩烈也有所了解。
虽然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但胜在脚踏实地,在东鱼屯巡检使任上,历练了两年的他,如今出任一个八品县丞,显然是合格的。
至于今后的道路,那就要看他能不能守住本份了。
只要他保持这份踏实本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有韩烈的帮扶,将来做个知府,还是没有问题的。
相比起来韩烈的姐夫,李元忠的能力,就要比薛广强得多。
军户出身的李元忠,现在已经是神机军的参将,可是罗平安帐下的得力干将。
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将来封候拜将,也未尝不可能。
韩烈虽然念旧,珍惜亲情,但他不会纵容自已的亲戚以及旧部将领。
就拿罗平安来说,如果他没有能力,韩烈是不会提拔举荐他坐上总兵位置。
哪怕是他父亲韩怀山,韩烈也没有特殊关照。
秀才出身的韩怀山,闲不住想要做一些事情,完成未能科举入仕的愿望。
韩烈就举荐他做了典吏,这是一个没有品阶的官吏。
韩怀山是老秀才,这样的职务,肯定是能够胜任。
当初在鱼台县的时候,县令吴有方为了拍韩烈马屁,几次想要推荐韩怀山担任正九品的县主薄,都被韩烈拒绝。
这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韩烈深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道理。
韩烈虽然不是圣人,但他也明白,作为一个统帅,虽然可以护犊子,但在大事之上,必须要一碗水端平。
行必出,言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