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耿仲明逃遁,孔有德围城
抢先一步,率领一队骑兵回到营寨的耿仲明。
在发现战场的兵马,尽数被包围的情况下,没有丝毫迟疑的耿仲明,簇拥留守营地的内大臣,镇国公巴布泰。
带着弟弟和帐下一千多骑兵,第一时间撤出营地,逃离了战场。
一口气跑出五十里的耿仲明,不知何时盔枪帽都掉了,披头散发的他,眼见坐骑实在跑不动,这才停下了脚步。
“敌兵可有追来?”
调下马背的耿仲明,撩了一下散落的辫子头发,看着后方来路,紧张的询问着左右。
“大哥放心,明军没有追上来。”
耿仲裕给耿仲明递上水壶,喘着粗气说道。
喝了一口水压了压惊的耿仲明,这才松了口气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
一屁股坐在地上的耿仲明,见镇国公巴布泰,这会也是狼狈不堪,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喝着水。
“镇国公,屯齐贝子怕是陷在了战场上,当务之急必须把战败的消息,传递出去。”
“怀顺王说的是,你立即安排吧。”巴布泰也没有主意,只得任凭耿仲明安排。
“你们两个,一人立即去莱州,通知孔有德,我军败了,明军主力杀过来了,让他赶紧撤回济南。”
“你去兖州,向豫亲王汇报战败情况。”
耿仲明当即点了两名佐领,让他们立即动身出发。
“喳!”两名佐领躬身一拜,各自带着几骑,分头前往报信而去。
“小弟,咱们立即回淄州,再返回济南。”
虽然败退的十分狼狈,但身为统军大将,耿仲明并没有失去方寸。
刚稳住阵脚的他,便立即做出了应对措施。
这一次惨败,显然是他们大意了。
首先他们没有想到,明军不但有援兵,而且来的这么快。
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军的战斗力,竟然强悍至此。
“大哥,要不再歇会吧?”
看着人困马乏的士卒,耿仲裕苦笑的说道。
“是命重要还是歇息重要?”
耿仲明站了起来,看着在河流边饮水的士卒和马匹,沉声说道。
“弟兄们,追兵随时会来,大家打起精神,牵着战马继续赶路。”
经历了一个上午的战斗,青州城下的两万多清军人马,尽数被歼灭。
正午时分,各军打扫完战场,押解着俘虏和收降的士卒,撤回到青州城中。
韩烈在青州府衙大堂之上,听取了众将统计的战报。
青州知府宋枚,字文玉,此人是登州府莱阳县人。
进士出身的宋枚,可是出身莱阳大族,他们宋家与左家,都是莱阳的士绅官宦世家。
宋枚与他父亲宋继澄,哥哥宋琼都是进士出身,还有族叔宋应亨,等多人都高中进士。
早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宋枚就官拜工部右侍郎,成为朝中名副其实的要员。
后来因为丁忧,加上在朝中得罪人,而辞官在家避世。
韩烈提督山东期间,宋家子弟,因为曾樱的关系,得到韩烈提拔重用。
曾樱在登莱担任巡抚期间,与昔日莱州知府姜埰,宋家子弟多有往来。
故而在宋枚得以出任青州知府,致仕的姜埰也启用为登莱巡抚,宋应亨担任了莱州知府。
这些人虽然不是韩烈心腹,但却属于韩烈一派的人。
没有韩烈,他们就不可能担任地方要职。
“恭喜大将军,首战告捷,可喜可贺啊。”
宋枚对于韩烈今日的大捷,自是打从心底振奋和高兴。
“宋知府同喜,这些时日来,你协调民力,积极助战,劳苦功高。”
韩烈还礼之余,对他的功劳,表达了肯定之意。
“启禀大将军,此战我军斩杀建奴八千九百余人,俘虏一万二千余人。”
“斩杀建奴贝子屯齐,总兵六人,参将以下十余人。”
“缴获兵器甲胄无数,钱财价值四十五万贯,粮食二十三万石。”
随后韩烈听取了参军徐作肃,从各军手中的战后统计。
“此战,忠勇军战死士卒三千二百余人,受伤两千八百余人。”
“神机军死伤八百八十人,万骑军死伤五百三十人。”
听完这份报告,韩烈总体还是满意的。
“战死的士卒,要好生安葬,宋知府,陈指挥使,这事交给你们负责。”
“另外伤员,要及时救治,留在青州府养伤。”
韩烈随即对宋枚,陈永福做出指示。
“谨遵大将军令。”二人连忙拱手应道。
“将士们的抚恤,奖赏,参军府要落实到位,进行发放,要一分不少的送到家属手中。”
“谁要敢贪墨克扣一分一毫,格杀勿论。”
韩烈紧接着又看向随军的徐作肃,李之芳,刘楗三人叮嘱了一遍。
“卑职明白。”三人恭敬的作揖回道。
“收降的俘虏,李岩你部进行择选补充战损。”
“汉人和蒙古人,品性优良者为先,女真鞑子全部杀了,一个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