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大将军的赫赫之功(1 / 2)

🎁美女直播

第264章大将军的赫赫之功

经过几天的休整,韩烈派出王希贤率领忠武军开路,向济南府进发。

同时传令青州府的李岩,率领忠勇军向济南府靠拢。

韩烈本人亲率神机军,神武军,万骑军为中军,随后开进。

黄得功虽然在镇守临清关,东昌府期间,犯下大错,导致帐下人马,投降了建奴。

但他和帐下副将黄飞,最后带出一千多亲兵,逃回兖州府。

并及时通报了山东的敌情,也算是有些功劳。

加上黄得功这个人,也不是一个草包无能之人。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为人狂傲,不善于笼络帐下将领,导致将士与他离心离德。

这点在京营统兵时,不但不是缺点,反而还是忠诚的表现。

毕竟京营兵马,都是皇帝的亲军,统军大将不拉帮结派,皇帝才对他信任。

但在地方上统军,身为大将,若不能与帐下将领同心同德,将领岂能对你言听计从?

黄得功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导致帐下的将领,与他貌合神离。

最终演变了临清关哗变。

历史上的马得功,田雄这帮人,同样也是在建奴压境之下,集体反水,背叛了黄得功投降了建奴。

由此可见,在驭人方面,黄得功确实比较欠缺。

也就是说黄得功的能力,只适合做一个执行的猛将,而不适合做一方大将,更不适合担任统帅一职。

看在黄得功忠心朝廷的份上,韩烈在兖州期间,与他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最后韩烈表示,让他戴罪立功,降职留任山东都司总兵。

除了他帐下的一千二百名亲卫,韩烈还调拨了莱芜收编的五千降兵,编入他的帐下。

同时还从兖州卫,调入四千余人,扩编为一万人马,编入他的山东都司营。

并安排他的副将黄飞,还有兖州卫指挥使丁文明,出任都司营副将,兼指挥同知。

卫指挥同知陆明,担任都司佥事,协助黄得功统领这一万人马。

黄飞是黄得功的铁杆心腹,丁文明,陆明二人,最早是韩烈的上司。

如今二人成为韩烈的下属,早已经被韩烈拉拢,算是韩烈帐下比较信任之人。

除了这些安排,济州守备严忠,调任兖州卫担任指挥使,兼任兖州守备,全权负责兖州府治下各州县守御千户,百户所的军务。

守备营属于临时的战时机构,随时可能裁撤。

但设立期间,职权相当于一镇总兵,能够调动守备营管辖内的所有兵马。

黄得功经历了临清关的哗变,其实也意识到自已的不足。

对于韩烈的信任和启用,他在感动之余,也是莫名的惭愧。

“请大将军放心,末将一定掌控好兵马,肩护守土使命,如有再错,请大将军砍了末将脑袋。”

韩烈这次调集十万大军,向济南府进军,交代黄得功的任务,就是负责后勤保障。

借此机会,把手中的一万兵马,磨砺整合起来,从而成为未来守卫济南府的钢铁雄狮。

说起来济南府也是多灾多难。

明末以来,先后三次遭到建奴的破城和洗劫。

第一次是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38年,当年皇太极派多尔衮率军入关,一路袭扰京城,进入山东攻破济南府,劫掠而走。

第二次是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42年。

由饶余贝勒阿巴泰率军攻陷济南府。

这第三次,自然是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

历史上建奴大军三次攻占济南府,大掠山东各府州县,造成至少一百五十万百姓死难。

数百万百姓沦为难民,被迫流离失所。

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高达一千多万白银,可以说是一场山东百姓的灾难与浩劫。

十一月二十七日,韩烈率军进攻济南府之际。

被擒获的叛徒贰臣孔有德,以及他手下有名有姓的二十多位将领,被押送到了南京城。

兵部左侍郎吕大器,与提督京营大教场总兵刘肇基,率领三千兵马,亲自在上元门外,用囚车把这些俘虏,押解进南京城。

得知消息的南都近百万百姓,至少有十几万百姓,涌入上元门大街围观。

当砍头被囚车装载,身穿囚衣,光着大半个脑袋,留着丑陋金钱鼠尾辫的孔有德一行人时,激动愤怒的百姓,无不是高喊而起。

“叛徒汉奸人人得而诛之。”

“打死这个狗汉奸!”

“砸死他!砸死他!”

不知道谁丢出了手中一块石头,沿街的百姓自发而起,捡起地上的石头,树枝等物品,砸向了囚车。

其中也有白菜萝卜叶子什么的,但绝对没有电视剧之中上演的鸡蛋。

这年头普通百姓,可没有富裕到,随手就能拿出鸡蛋去砸一个叛贼的地步。

被锁链锁在囚车内的孔有德,面若死灰,目光呆滞的看着愤怒的百姓,心中已然无喜无悲。

因为他知道,等待着他的命运结局是什么。

这些年来,他其实都忘了,他是一个汉人,是大明的总兵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