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尼堪无力的反击
“轰隆!”
“轰隆!”
“轰隆!”
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城头之上,瞬间烟尘滚滚,砖石飞射。
处在爆炸之中的守城士卒,无不被掀飞而起。
一时之间,血肉横飞,残肢断臂飞舞,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散开,都散开趴下……”
“不要乱,都趴下不要动!”
南门城墙之上,叛将马宁,蹲在一处墙角下,连连高喊着,指挥城城的士卒躲避炮火。
这个时候,南门城头的炮火,无疑是最猛烈。
神武军一百门大小型号红夷大炮,一连十发齐射下,那可是一千颗炮弹啊。
城门楼上的七八千士卒,还能够规避炮火。
但那些强行征召的民众,却是尖叫着抱头鼠窜,恨不得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
马宁这个叛徒,做梦都没有想到,已经辞官归隐的韩烈,不但卷土重来了。
而且一出手,就把不可一世的清军,打的落花流水。
现在他是真的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要知道韩烈能够重新出山,他当时那会跟着刘光斗投降啊,早就跟着黄得功跑了。
如今倒好,成为了人人眼中的叛徒汉奸,还成为了落水狗。
眼下他手中只有一万人马,还被抽调出了五千,分守在东南两门。
南门的八千守军,三千民夫。
其中五千士卒是他昔日帐下人马,还有三千人马也是投降的明军。
统军的将领叫王进朝,原是山西的一名游击,投降建奴后升了一级为参将,现在在南门是他的副将。
说是副将,实际就是相互监视的对象。
南门城墙之上,除了他们两个降将外,还有一个叫纳喇瓦的满洲牛录额真。
纳喇瓦是满洲镶红旗人,牛录额真则是他的官职,相当于汉军旗佐领,统率三百满洲八旗精兵。
眼下济南城内,只有三个甲喇的八旗士卒,其中一个满洲镶红旗,两个满洲正红和镶红旗,共四千五百人。
这四千五百人属于尼堪中军人马。
为了监视城头的汉军,尼堪在四门城头,各派了一个牛录额真,负责监军。
除了这支核心人马外,汉军正黄旗还有一万人马,这部分人马,一部分是耿仲明的部下。
一部分是山西收编的投降汉军。
剩下的两万余人马,则是之前山东都司总兵马宁手下兵马。
因为他们投降不久,还没有来得及编入汉军旗,只能统一称呼为汉军。
现在这两万人马,分驻在四门,每门五千人马,配合汉军正黄旗的人马,负杂守城。
南门城头的守将是马宁,王朝先。
东门的守将是汉军镶黄旗都统马光远,西门守将是满洲正黄旗梅勒章京觉罗阿克善。
北门的守将是满洲正红旗参领伊色克图。
多罗贝勒尼堪,都统内大臣谭泰,耿仲明,巴布泰四员主将,坐镇在城中原山东巡抚衙门。
尼堪和巴布泰负责统筹全局,谭泰和耿仲明各率领两千多精骑,负责随时接应四门战斗。
而之前投降的刘光斗,左懋泰等降臣,这会已经被安排到布政司衙门办公,负责搜刮民力,协助守城事宜。
巡抚衙门就在城南区域,距离城门尚有六七里地,实际已经靠近城区中心。
要知道济南府作为山东行省所在地,城区东西周长超过三十里,南北也有二十里。
崇祯元年的时候,人口鼎盛时期,整个济南城区人口高达二十七万。
即便是经历了明末的数次战斗,如今的城区依旧还有十六万人口。
这里的人口,值得是济南城内的人口,在明末的时候,济南府的人口,早已经突破一百万人口。
因为当时的济南府,下辖四州二十六县,涵盖黄河出海口两岸,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第一府治。
城头之上响起的爆炸声,让布政司衙门的刘光斗,左懋泰这帮降臣,无不是吓得瑟瑟发抖。
“失算了,失算了,想不到明军这么快就打回来了。”
刘光斗瘫坐在椅子上,口中不断地喃喃自语着。
左懋泰也是面色凝重,现在他的心情,与马宁差不多,那就是后悔。
左家好歹是莱阳大族,他堂弟左懋第,现在已经出任礼部侍郎,在南都可是声名鹊起的官吏。
可他一步走错,成为了叛徒汉奸,无疑是要遗臭万年,更要让左家蒙羞。
其他几个叛徒官吏,这会也是脸色各异。
在心中默默祈祷着,明军打不下城池,否则他们下场必然是灭族之罪。
巡抚衙门内,多罗贝勒尼堪,与巴布泰并肩而站,战立在衙门大门前,看着城门方向硝烟,听着那隆隆炮声。
尼堪也是眉头紧锁,脸色阴沉的他,内心充满烦躁。
作为他皇叔的镇国公巴布泰,则是满脸忧愁。
“尼堪,要不我们突围吧,明军火炮如此惊人,这济南城人心浮动,军心士气低落,怕是守不住啊。”
“这才刚刚开始,镇国公皇叔怎么能够说这样的丧气话呢?”
对于这个皇叔,尼堪多少有些看不起。
身为太祖的第九子,已经五十多岁的巴布泰,一生战绩平平,凭借着老奴太祖儿子的身份,也才封了一个镇国公爵位。
比自已这个宗室后辈爵位,都要低几等,可见其人的平庸。
“尼堪啊,不是皇叔胆小,实在是明军十几万人马围城,咱们在城中人心不附,这仗岂有胜算?”
巴布泰虽然才能一般,但随军打了一辈子的仗,见识还是有一些的。